羅西連忙擺手,嚴肅的瞪大了眼睛。
鄭磊恍然,苦笑的拍著腦袋:“看我,看書看的頭都暈了,嘴上也沒有個把門的。”
總段造船法就是一層窗戶紙,思路問題,新科重工暫時還沒有在其他國家申請專利。真要讓日本人聽去了,說不得這個損失可就大了去了。
“不過自動化確實是個問題,咱們要使用新工藝,很多地方已經不是手工焊能夠實現的了。不過你這個樣子光是重復的看資料,我說意義也有限。最好的學習,還是到現場去過一遍,很多腦袋里沒概念的東西,立刻就清楚了。”
鄭磊將手中的資料放回包里,點頭嘆道:“我也知道,只是心里實在靜不下來啊。”
羅西在新科重工的組織架構里頗為特殊,自己管理著一個其他船廠都沒有的電子設計室,級別不高,但廠里卻沒有誰敢小看他。
開玩笑,一臺銀河機大幾千萬就給他隨便玩,巨型總段造船法的核心技術,羅西在新科的地位那是相當清貴顯赫。
鄭磊在廠里大小算個人物,可在新科的重要性還真比不上羅西。畢竟,羅西掌握的仿真建船模擬技術,可是全中國獨一份!
“是啊,之前我還以為咱們新科重工的技術怎么在國際上也能算一號。現在看來,和三菱重工之間的差距不是一點半點啊。即使是我負責的這部分工作,日本人也已經走到了咱們前面。說實話,不能不說是讓人沮喪。”
羅西摸了摸西服的里兜,剛想摸出煙來。抬眼看到車廂旁邊懸掛的禁煙標識,只好又把煙盒給送了回去。
鄭磊和羅西相顧無言,只有沉甸甸的責任和壓力留在了各自的心底里。
巨型總段造船法雖然讓中國有了彎道超車的機會,但只能說前途是光明的,然而道路仍然會充滿了曲折。
但這已經比這個時代絕大多數中國企業和行業要強的多了,畢竟擺在新科重工面前的是一個清楚的未來。
而更多的中國企業和行業,仍然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對未來究竟會走向何方,前面是懸崖還是大道,眼前一片pm2.5。
新干線列車以每小時三百公里的時速在日本狹長的國土上飛馳,在經過馬關海峽之后,新干線抵達了它南方的盡頭博多。
中方考察團一行在博多下車,世界上唯二吃過一發原子彈的長崎已經是歷歷在目。
ps:還有,大家別急,不過大概還是要兩點左右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