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0zw,最快更新帝國玩具最新章節!
鐵道部的全路工作會議開完之后,眼看著中鐵建投銀行的成立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然而一個始終困擾胡文海的問題,再次擺在了他的面前。
新科公司的夾帶里,人才實在是太少了。就連至關重要的胡文海辦公室秘書團,如今也不過才“小貓”兩三只而已。
這不是胡文海嫉賢妒能,或者沒有收集人才的意識。但實在是自有國情在此,對于此時的中國來說,能稱得上人才的都是國家的囊中之物。
但凡有點水平的知識分子、管理人才,都集中在國家的體制之內。每年的大學畢業生,幾乎100%被分配到國有企事業和政府單位工作。極少數的幸運兒或者繼續研究深造,或者是找到出國留學的門路。但除非不回國或者不畢業,否則還是逃不脫被分配的命運。
當然,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分配工作實在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不用自己找工作,絕對保障就業,這不是好的不得了的好事嗎?
所以八十年代的中國,是基本沒有什么人才市場的。繡城唯一的一座本科大學渤海工學院,后世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不過就是一個不怎么受重視的省屬普通大學罷了。
當然,即使如此,渤海工學院出來的畢業生在社會上仍然是供不應求。哪怕新科公司拿出多么好的條件來,這些學生仍然擔心私人公司的穩定性,就連沒什么經驗的應屆生都不愿意放棄國家分配的工作,到新科公司來工作。
雖然這個年代的中國沒有人才市場,但愿意出來闖蕩一番的人還是有很多的。到八十年代后期,下海已經是個頗為時髦的詞匯,一大批未來中國商界的風云人物,都是此時決定告別國家的懷抱,到殘酷的社會上拼搏出自己天地的。
不過對于新科公司來說,問題還是存在----因為一直以來胡文海所秉持的低調策略。
作為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私人企業,第一家資產如此龐大的私人企業,新科之前的策略始終是悶聲發大財。而國家對新科的態度,
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假裝不知道。
雖然這有效的避免了新科公司受到制度上的攻擊,但另一方面來說,也讓它很難獲得人才的關注和信賴。
在這個狀態下,哪怕胡文海找出來幾個后世出名的人才,想要先下手為強。過去和人家說,我是中國第一家私人企業新科公司的,恐怕只能被當做是不知道從哪鉆出來的騙子。
所以一直以來,新科公司的人才策略都是內部挖潛、自己培養,從來沒有在任何國內媒體上打過廣告或者招聘啟事。
當新科公司業務局限于制造業的時候,這種方式還算勉強能夠支持它的發展。但是當胡文海要把手伸進金融業,然后借著金融業再把手伸進整個工業領域,他手里的人才就很有些不夠看了。
要么接受在中鐵建投銀行的影響力和控制力降低,要么接受無法繼續低調的結果。
這個選擇對胡文海來說并沒有什么困難----對中鐵建投銀行降低影響力,這個選擇根本不存在他的考慮之中。
六月的酷暑降臨,往年中國的媒體上,此時肯定都是滿篇的高考新聞。然而在1986年的這個6月,就連高考似乎都有些黯然失色了。
至于原因?原因很簡單,人/民/日/報開“天窗”了!
呃,當然,不會是頭版頭條。不過人/民/日/報九版開了天窗,這也夠嚇人的了。
從六月三日開始,連續三天,人/民/日/報九版上都只有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