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人/民/日/報九版上只是在正中間寫下了一行字:項哲,沃頓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在國營企業賣澡票。
整個人/民/日/報第九版偌大的版面上,就只有這么一行黑體字,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什么意思?
項哲是誰?
沃頓商學院是哪里?
工商管理碩士是什么學歷?
他為什么在國營企業賣澡票?
如果只是哪個都市小報或者行業類報紙,大家也就是哈哈一笑而過,認為是排版的人手誤了而已。
但這是人/民/日/報,是每個字都能寫出一篇分析論文的報紙。這上面的每一句話,背后說不定都是無數的悲歡離合和國際大事。
作為中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人/民/日/報怎么可能出現這種低級失誤?怎么可能刊登毫無意義的文字?
所以這背后,肯定有著什么驚天動地的新聞!
而這種開天窗的形式,發生在人/民/日/報上面,這簡直太能引起人們的聯想了。
是什么人、什么勢力,連人/民/日/報的嘴都能塞抹布?搞這種拐彎抹角的報道方式?
人/民/日/報第九版的這一行字,可不僅是人民群眾茶余飯后的話題,而是直接引起了一片軒然大波!
當天給人/民/日/報社打電話,甚至是直接跑上門來的人簡直不計其數。可讓人詭異的是,上層首長們對此卻一言不發。哪怕是被人問上門來,也是一副神秘莫測的樣子,用讓人等兩天再說的話敷衍過去。
這樣一來,可真是激活了社會上各色人士的想象力。
有的人說,這是國家要搞用工改革。
有的則說,這是國企的體制改革。
還有些不懷好意的,干脆說人/民/日/報這是在攻擊社會主義所有制,要打著紅旗反紅旗!
但是另一方面,此時國營單位用工的現實,也由此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其實不用人/民/日/報這次的事情,國內目前的國企危機,根子上可以說就是用工的問題。人/民/日/報不過是讓問題浮了出來,其實大家心里都清楚,國企用工目前是什么情況。
五十年代搞八級工資制,客觀上是符合當時中國國情的,有力的支持了中國前三十年的工業化。
但事情在發生變化,八級工資制搞了二三十年,如今已經不能準確反映國家職工的水平了。一個是評級困難導致工資常年不動,打破大鍋飯之后為了照顧前三十年因為某些不能說的原因而沒有漲工資的老人,八級工資制從開始的按能力評工資,逐漸變成了論資排輩評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