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有胡文海這個大金主,三國演義的拍攝經費相當充沛。光是群演的工資,一天就有十塊錢,更是還管一頓中午飯。這么高的待遇,對周圍這些因為影視城征地而失去土地的農民來說,實在是一個難以相信的好工作了。
但是同時,王扶林作為導演,有了胡文海的支持,眼光不自覺的就高了起來。原來覺得還算能忍的一點缺憾,現在卻能理直氣壯的要求重來。
無他,手里有錢、心里不慌罷了。
經過不知道究竟是第多少次重拍,總算是拍出了王扶林想要達到的效果。說來也是,天上是能把人曬干的大太陽,地上是穿著長袖古裝舉火把的群演,旁邊是喝著冰鎮可樂吹風扇頂著塔樓房頂的導演,再加上流水的錢花出去,看誰熬的過誰去?
曬上兩個小時,大家一準就都有激情了,而且特別真實——把對導演的恨表現出來就行了。
王扶林舉著大喇叭,大喊一聲“過了!”,底下群演們頓時化作鳥獸散,躲到旁邊的樹蔭底下去了。
然而過了半個小時,群演們又不得不心不甘情不愿的被人趕了出來。他們此時手上拿著陳舊的農具,有些人則能分配到一些表面看起來破破爛爛的武器,然后浩浩蕩蕩的向著面向河畔的下一個場景走去。
對三國演義電視劇再熟悉不過的胡文海頓時眼前一亮,知道這是要拍的劉關張第一集里救董卓的那一幕戰場戲了。
說實話,當年胡文海第一次看的時候,并不覺得這一幕武戲有什么問題。然而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等他看過《角斗士》、《斯巴達克斯》,甚至是《魔戒》之后,回頭再看三國演義,就覺得有些遺憾了。
場面調度上不說,色彩語言和鏡頭語言這些基本技巧,回頭再看三國演義還是差了那么點意思。這也是沒有辦法,別看王扶林在國內算得上是電視劇導演的一哥,可往回數,他的作品不過才兩三部而已。至于說三國演義這種大型題材的戰爭片,更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遭。能拍出歷史上的1992版三國演義,對當時的中國電視劇行業,幾乎可以說是奇跡。
1992年版的三國演義誠然是一代經典,但要說離完美無缺還有太遠的距離。文戲上,王扶林的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但在武戲上則欠缺不少。
“多虧了胡總的支持,我打算把劇本里第一集劉關張救董卓的戲要拍出個亮點來。”
王扶林帶著劇組的人從塔樓上下來,邊走邊興致勃勃的說道:“原來這個戰場戲我只打算拍個三五分鐘,簡單交代一下就算了。不過既然胡總不反對,我打算將第一集前半部分的文戲壓縮一下,第一集后半集和第二集,集中表現一下這個戰斗場面。”
胡文海聞言眼前一亮,連忙贊同道:“不錯,王導的想法和我一樣。三國演義的故事結構經過幾百、上千年的演繹,可以說已經很完美了,其中蘊含的感情和橋段都非常豐富。但是另一方面,劇情上也很難有什么出彩,因為大家早就已經耳熟能詳了嘛。要想開始就抓住人,用一場激烈的武戲是個好辦法!”
王扶林呵呵笑道:“我有這個信心,主要也還是胡總帶來的。說實話,我之前對怎么拍戰爭場面,心里實在是沒有什么底啊!這要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我還能在國內找到幾個老導演給指導一下。不過咱們拍的這個畢竟是古代戰爭,究竟要怎么拍,國內真是找不出幾個有經驗的來。”
胡文海默默點頭,國內拍近代戰爭的水平絕對不會比美國或者蘇聯的水平差。就看大決戰系列電影的場面調度和演員水平,道具和氣氛的渲染烘托,配音配樂和鏡頭運用,各種電影技術絕對不輸給美國大片。
就胡文海的評價,拯救大兵瑞恩和大決戰平津戰役兩部電影之間的差距,只有攝像機清晰度的差距而已了。
但是要說古代戰爭的拍攝經驗,前三十年國內的政治環境根本就沒有這種戰爭電影的生存土壤。王扶林這個新手,和世界上古戰電影、電視劇的差距就有點大了。
“王研究員!”
王扶林和劇組的人浩浩蕩蕩的到了河邊的拍攝場地,然而此時早就已經有人等在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