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得到,國內最重要的三代機仿制項目,竟然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推進的。哦,也不對。對于這個年代的人來說,這種情況反而是可以想見的。
“我這條件不好,胡總多擔待。”
屠基達給胡文海倒了杯水,他連忙雙手接過來,笑道:“屠老給我倒的水,我喝著倒是比茶還香的。”
“胡總對我們熊貓項目的支持,我就不多客套了,見外!呵呵。”屠基達搬了把椅子,坐在了胡文海對面,開門見山道:“多的話我就不說了,這次確實是有個重要的事情請胡總過來。”
“屠老您說。”胡文海坐正了身體,滿臉正色。
“是這樣,對f-14戰斗機的仿制任務來說,我們現在的進度應該說是很不錯的。國家也很重視,各方面的配合應該說都很到位。尤其是在tf-41發動機的進展上,可以說是解決了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我們能有今天的成果,離不開胡總的支持啊!”
說到這里,屠基達突然嘆了口氣:“不過前面的肉吃完了,現在到了啃骨頭的階段,困難一下子就多了起來。其他的困難倒還好說,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變通的方式來解決。但有一個技術難題,卻是始終繞不過去的。”
胡文海心中一動,作為一個f-14戰斗機的粉絲來說,他對這款飛機的了解應該算是水準之上了。當然比不了專業人士,但后世的分析文章至少能做到爛熟于心。
屠基達說到國內邁不過去的技術門檻,他立刻就想到了指的是什么。
“屠老說的,是翼匣的真空電子束焊技術嗎?”
屠基達沒想到胡文海竟然一口叫破了他還沒說出來的話,略微愣了一下,無奈的點了點頭:“沒錯,正是真空電子束焊技術。我早年在格魯門公司參觀過,他們為f-14翼盒開發的真空電子束焊技術實在是讓人嘆為觀止。”
一般來說,人們似乎有一種誤區,那就是美國的產品總是“高精尖”,而蘇聯的產品則是“傻大黑粗”。這高精尖雖然是褒義詞,可潛意識里人們就會覺得解決問題總是很“巧”、很“精致”,東西自然不會做的很大。
不說這種認識的對錯,但在格魯門的真空電子束焊技術上,顯然并不是那么符合人們的傳統印象。
f-14飛機之所以能夠在全飛行包線都取得很不錯的表現,歸根結底就在于它的可變后掠翼能力。而可變后掠翼技術的實現,就在于f-14戰斗機擁有一個機身上最為堅固的翼匣。
所謂翼匣,顧名思義,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來它的功能。f-14可變翼尾部用于“收納”機翼的結構,就是翼匣。
而之所以f-14能夠控制機翼的角度,就在于翼匣擁有對機翼進行控制的功能。
在飛機進行超音速飛行的過程中改變機翼角度,這對傳動結構提出了堪稱變態的機械性能要求。固定翼飛機可以將壓力分散到機身,但可變翼飛機在飛行中,壓力卻集中于翼匣。
為了能夠制造出這種堪稱苛刻的產品,格魯門在翼匣的焊接中采用了真空電子束焊接技術。電子束焊并不是什么新的技術突破,原理也相當“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