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0zw,最快更新帝國玩具最新章節!
“這個陳桂林很不錯嘛,沒想到美國人疏忽的地方,他能發現問題,還解決了這個問題!”
林宗棠哈哈笑著,一臉滿意的笑容在會議桌前坐了下來。
陳桂林的這一個小小的改進,只因為林宗棠當初多了一個心眼,要在場的美方人員簽了一份保密協議,結果真是讓人完全想象不到。
耐高壓容器的鋼鐵材料當然不會是普通鋼材,特種鋼的另一個含義,也就是應用范圍小的鋼材。
在經濟規律的指導下,就好像漸凍癥的研發資源投入極少,除非有“冰桶挑戰”這種吸引眼球的事件,否則很難有爆發性的投入,也就很難有值得一提的技術發展。
而特種鋼也是一樣,因為產量少投入小,很多處理技術都是從普通鋼材的技術上搬過來,于是難免就帶了一些水土不服的癥狀。
好在特種鋼附加價值高,提高技術指標也一樣有相當可觀的利潤,企業自然也就沒有了改進的動力。但這并不是說,有節省成本的辦法也不會去應用。
陳桂林的這個“發現”,能讓壓力容器制造成本減少至少10%。至于應用這種特種鋼材的其他領域,能減少多少成本就更是不好說的事情了。
杜邦公司為了獲得這項改進的授權,不僅取消了盛重對壓力容器制造技術的授權限制,還不得不向盛重支付了三百萬美元的技術授權費。
自打胡文海親身示范了出售技術究竟應該怎么定價以后,現在國內好多企業也開始不那么“傻”了。
放在過去,如果有國外考察團來國內考察,有外事部門的協同,再加上對外國人節操的過高估計和對國內技術的“自卑”,可沒少有這種被人把自家看門絕技“考察”走的事情發生。
再加上兩步發酵法維生素c的案例在前,國內現在多少也知道技術在國外是個很“值錢”的東西。技術的出售,不是按照開發過程中支出成本進行定價,而是根據技術在市場上能夠獲得的利潤進行定價,多少算是此時國內研究所和企業的共識。像參考消息和工人日報甚至是新華日報,都有連篇累牘報道過國內技術在國外賣出高價的事情。
像這種能大漲國人心氣的報道,報社們總是只有嫌棄不夠多、不夠大的時候,冷嘲熱諷冒酸水的論調絕對說不上是主流。
三百萬到了盛重手里大概能剩下一百二三十萬美元,折合人民幣也不過是四五百萬罷了。對三萬職工的盛重來說,大概也就是一個月的工資支出。但帳可不是這么算的,有了這筆生意打響招牌,盛重再運作一下,很快國內企業界都知道了,盛重是能把技術賣出國去的單位。
由此帶來的品牌效益,可就不止是四五百萬人民幣能夠衡量的了。
廠里當然對這樣的結果相當高興,連帶著作為技術的發明人陳桂林也落了好處。一萬三千塊的星海鋼琴,以盛重廠辦樂隊的名義買來,后腳就送到了他家早年分的筒子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