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海拍著手,目視著手下之前用來查賬的小組成員們各自進入自己的座位,仿佛艦長駕臨艦橋。
“登陸倫敦股市,從西門子和奔馳、羅羅公司拆借的資金都到位了嗎?”胡文海看了看手表上的時間,此時別墅外面不過剛剛天光放亮。
陳發今天將頭發綁成了一個束馬尾,穿著一身利落的運動休閑裝,坐在電腦前迅速的進行著操作。
美國東部時間早上五點,此時正是東一區的上午十點,倫敦證券交易所進入了電子交易時間。
很快,電腦的交易信號跨越了大西洋連通了紐約與倫敦。坐在紐約別墅的飯廳里,就能操縱大洋彼岸的上億美元巨額資金。
陳發的聲音清脆而干練,宛若山谷中的百靈鳥一般:“倫敦證交所的交易賬戶顯示已經到賬,可操作資金九億美元。”
“慢慢來,我們有五個小時收集籌碼,足夠用了。現在,分配資金,少量多次賣空倫敦金融時報100指數。”
“胡總,交易額多少?”陳發目光從一眾操盤手臉上收回,主動向胡文海問道。
胡文海用力的按下錄音機的播放鍵:“全部,我們能動員的全部資金!”
貝多芬的命運,于焉響起。
……
所謂黑色星期一,實際上并不是從1987年10月19日開始的股市暴跌。早在16日周五的最后一個小時,市場就已經有了足夠準確的預兆。
比如說道瓊斯指數,在最后一個小時里便暴跌了91點——相當于道瓊斯指數1987年最高點的5%。
就像是一部攀登到最高點的過山車,開始體會到了一丁點的地心引力。
一些嗅覺敏銳的人,已經在抓緊安全栓,準備迎接驚心動魄的慣性落體過程。而有些人,則以為這不過是再攀高峰之前的“技術調整”。
全世界所有的股民都清楚一句話,那就是“當清潔工也開始買股票,就到了離場的時候”。
實際上到1987年,美國股市的繁榮確實已經吸引了所有能夠投入的資金。不光是清潔工,即使是街上的流浪漢都把自己僅有的一點財富投入到了股市。
事后美國經濟界不斷分析查找,對黑色星期一的成因感到非常奇怪。因為在19日之前,沒有任何對股市不利的新聞或者消息,美國實體經濟甚至也運轉的還算不錯。但偏偏就是這么一個毫無道理的日子,美國股市莫名其妙的迎來了歷史上又一次黑暗的日子。
經濟學家們用了各種各樣的理論去解釋這次股災,像什么羊群心理、市場失敗、經濟失衡……
其實換成三十年后找來一個普通的中國老股民,點上一根煙,把黑色星期一的這個案例一提,大多都能收到一個對這些經濟學家嗤之以鼻的答案。
不就是大戶割韭菜嗎?
黑色星期一的成因,沒有那么復雜,只是因為泡沫已經吹到了最大,再也撐不下去了。過了那個誰也不知道的臨界點,華麗的肥皂泡,表面張力再也無法對抗地心引力。然后,悄無聲息的就那么破裂了。
雖然所有人都清楚是怎么回事,但在這場賭局里,所有人都覺得自己能成為最后跳出來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