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東北話來說,這叫淹死會水的、打死犟嘴的。真要想在股市做到常勝不敗,唯一的秘訣就是——永不下場。
對于胡文海來說,他絕不會認為自己的“水性”有多么好。太復雜的操作方式,雖然可能會帶來更多的收益,但也有可能讓人竹籃打水一場空。
所以他選擇了最為保險的方式——對股市指數進行操作。
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股災,是從紐約股市的崩潰開始。美國股市是全球最晚開始交易的重要股市,所以當它開始下跌的時候,能夠給胡文海留出足夠的操作空間。
東京日經225,香江恒生,倫敦金融時報指數,胡文海在世界范圍內籌集了自己能夠動員的全部資本。
他在日本不僅將外匯盤全部脫手,更是從索尼與三菱手中抵押拆解了至少五億美元的資金。
香江的情況要好的多,有中銀從中操作,新科集團用人民幣抵押在香江同樣拆借出了一筆非常可觀的資金。
在倫敦,則是發動了幾個合作企業的關系,利用新科手中igct技術在歐洲以外的技術授權做抵押,拿到了三億美元的本金,然后通過金融杠桿放大了三倍操作。
美國的資金最為充足,胡文海打算通過金融杠桿的放大,在道瓊斯指數期貨上投入至少二十億美元的資本。
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表面上是清賬小組的這些人,實際上卻是國內鳳毛麟角有國外股市操作經驗的操盤手。
他們的任務,是要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將二十億美元花光。美國的布局結束之后,便可以不再有所顧及,放開了手腳在全球其他股票市場進行賣空操作。
原因很簡單,全球一體化的體系下,只要美國道瓊斯發生雪崩,其他股市根本毫無抵抗能力,必然會發生連鎖反應。哪怕其他股市受到阻擊,也改變不了股災必然發生的大勢。
這是一場全球布局的四十億美元的豪賭。
不過胡文海穩操勝券,黑色星期一的爆發有其必然性。正因為它的突然,所以它才必然。
1987年股災的發生,幾乎全世界所有的金融機構都措手不及。在完全沒有崩盤表征的日子里突然爆發了股災,沒有那么一個掌握在某個人手中的按鈕,當他按下去的時候股災才會發生。
正因為沒有這樣一個按鈕,這場股災必然無法避免。沒人能按下這個按鈕,也就沒有人能不按下這個按鈕。
外面看似一場驚心動魄的股災,但實際上胡文海的內心卻反而無波甚笑。
只是一個簡單的電腦操作過程而已,就像看過了《鋼鐵蒼穹》的預告片,坐在電影院里發現原來看過預告片就相當于看過了整部電影……
啊,無聊的讓人忍不住打瞌睡。
看著餐桌前霹靂啪啦敲打著鍵盤的操盤手們,胡文海感覺自己的眼皮是越來越重了。
“醒醒吧!”
“啊?!”
山諾搖醒了正睡的瓷實的張紹忠,迎頭扔給他一塊手巾:“擦擦嘴角的口水吧,張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