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你不去我去!”何奔被逼到了懸崖邊上,只好氣急敗壞的跺著腳,一臉黑沉的向著辦公大樓外面走去。
塑料七廠從名字上就能看的出來,和繡城那些著名的大廠相比,其實歷史短的可以。
繡城有石油總公司下屬的石油六廠,曾經研發出中國第一種尼龍合成纖維錦綸,更在化工應用方面有不小的積累。到了七十年代末,光是為了消化石油六廠的“副產品”,輕工局就先后辦起了六個相當興旺的塑料廠。
而到了八十年代,繡城塑料七廠也終于是應運而生。
塑料七廠生產的并非是什么高科技產品,而是一種大家耳熟能詳的東西——地板革。
按理來說,八十年代國內還處于解決“有無”的階段,有的用就相當不錯了。絕大多數人也沒有什么環保的概念,塑料不僅不是談虎色變,反而還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代名詞呢。
但問題是即使在這樣的供方市場里,塑料七廠竟然奇葩的發生了貨品積壓的現象。
原因說來實在讓人難堪,市場上的地板革即使是國產產品,總歸也是用料扎實,最多是工藝不過關而已。但塑料七廠的產品,生產原料并非是從石化公司進貨,而是從收破爛的手里回收pvc制品,然后使用再生pvc做底生產地板革。
這樣一來,至少有一點塑料七廠就完全無法解決。他們生產出來的地板革,塑料味道大到刺鼻,而且使用很久這股味道都不會消散。
市場上除非是真窮到一定程度的人,否則誰會買這樣的產品?
不過托了國家統購統銷的福,塑料七廠開始幾年的產品都被國家統一收購,質量合不合格的問題——當年的輕工局局長早就已經在醫院里躺著了,哪還說得清這些問題。
至于說原本國家統一提供的優質pvc顆粒到哪里去了呢?為什么非要用回收pvc來生產地板革?
這還用問么,國家統一提供的pvc顆粒,被塑料七廠原地加了一大筆價錢,轉手就賣給了倒爺。而這其中計劃內pvc顆粒和市場pvc顆粒價格的差價,甚至比它生產地板革銷售賺的還要多了。
可問題是,這樣的好日子沒過多久,輕工局當年的老局長竟然被胡文海氣成了半身不遂。緊接著,隨著勞動服務總公司的成立,繡城的工業企業和供銷體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最顯著的一點就是,塑料七廠的黑心塑料地板革供銷社是說什么都不愿意要了。
繡城的供銷社后來從工商系統獨立了出來,很快成立了繡城商品供銷總公司。其中最大的特點,就是公司內部所有人的薪資不再跟著國家工資走,而是跟著公司業績浮動。哪怕虧損,財政上發了狠話,絕對不會伸手劃撥一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