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這個事情,繡城當初差點鬧出供銷系統大罷工的嚴重事件來。好在市長王以純手腕相當靈活而強硬,一方面是大肆拉攏工業局的勞動保障總公司和輕工局的勞動服務總公司,又大力扶持個體戶和鐵路系統的東風速遞,讓繡城的非供銷社經濟大力發展起來。另一方面,王以純又大幅提高了供銷系統底層的低薪和獎金比例,撤換了一批供銷總公司的高層,將自己夾帶中的得利干部放到了這個危若累卵的位置上。
這樣多管齊下,繡城的供銷系統才險之又險的沒有鬧出重大政治事件來。
但另一方面,既然供銷總公司的經營關系到公司每一個人的收入,過往那些行政命令對供銷總公司的約束力自然是蕩然無存。計劃內統購統銷的塑料七廠地板革,被供銷總公司的采購科嚴詞拒絕于供應商行業之外!
而開拓外地市場,這對塑料七廠來說更是難如登天。
于是從八五年以后,塑料七廠好日子沒過多久,緊接著便眼睜睜的一日敗過一日去了。到了八七年,明明繡城經濟發展勢頭一時無兩,可塑料七廠卻除了基本工資以外再也發不出錢來。
甚至于在繡城成為特區之后,廠里竟然連開工都成了問題!
要說這塑料七廠想活過來也不難吧?如今繡城經濟發展迅速,各單位手上有錢之后集資建房相當痛快,新房裝修地板革還是很受歡迎的。
只要把回收pvc換成原廠pvc顆粒,生產出來的產品重新進入市場并不是難事。
可問題也就在這里,讓人納悶的是,塑料七廠仍然堅持生產著回收pvc地板革。寧可讓產品堆積在倉庫里,工廠從銀行借錢開工資,也絕不使用計劃內供應的原廠pvc。
輕工局對塑料七廠頭疼的要命,這么一個虧損企業出現在正要打開開放窗口的繡城特區,輕工系統臉上怎么能好看的起來。
然而每次把塑料七廠的廠領導叫過去,聽到的都是眾口一致的抱怨。生產設備落后市場開發失敗拖欠工資和醫藥費導致工人工作積極性不高,反正就是變著花樣的要錢。
輕工局也曾試著向塑料七廠投入一部分技改資金,可結果就是技改到一半,本來預算很嚴密的項目成本急劇上升。塑料七廠要挾輕工局,如果不繼續投入,則技改必然失敗,并且連原生產水平都要受到影響。
輕工局捏著鼻子投入了兩倍原計劃的成本,總算是完成了塑料七廠的技改。然而結果并沒有什么改變,新產品塑料壁紙仍然是人憎狗厭。
就在輕工局上面領導耐心用盡,想要將塑料七廠的領導班子來個大換血的時候——突然,塑料七廠使出了一招殺手锏。
一個香江商人出現在繡城,找到輕工局。繡城成為特區之后,第一個外商投資項目,竟然讓人驚訝的落在了塑料七廠的頭上。
無巧無不巧的,拯救了整個塑料七廠的領導班子。&amp;amp;gt;..,請關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