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戰術和體制,無疑在局部戰爭中非常有效。如果是大規模戰爭,科羅廖夫相信當然還是蘇聯的坦克海更加強大。但在核平衡的世界里,全面戰爭成本便太過高昂。
刨除對中國軍力增長感到擔心,科羅廖夫心里也是非常振奮的。安南和中國簽署了和平協議,中蘇關系正常化最大的絆腳石失去了作用。蘇聯不必擔心安南的態度,對租借金蘭灣更是不會有任何影響。這兩年隨著中國產品大量走私蘇聯,蘇聯國內想在這一塊分一杯羹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只要安南不再反對,他這次回去對中蘇關系正常化推動便肯定會一帆風順。
胡文海已經做了自己能做到的一切,中蘇關系能否轉暖,接下來也只能是等待了。
好在對于他來說,等待倒是不會太過無聊。需要他去忙的事情,永遠都比中國的山還要多。
今年三月的繡城比以往每一年的三月,似乎都更顯得春意盎然一些。
并不是這一年的春天來得早,而是這座城市里青春靚麗的年輕人們,為城市帶來了無邊的活力。
“這就是繡城啊?”
繡城火車站前的廣場上,一群拖著行李、神情忐忑的年輕人,扎著堆剛剛從出站口里擠了出來。
看他們的樣子,分明還是些沒有長大的孩子,看什么都充滿了好奇。
“看起來比深土川差多了,咱們的魔都就更沒法說了!”
“是啊,好不容易考上了魔都的大學,結果反而被打發到這么個分校來!”
“哎,你們還好了呢,我就慘了!還以為考上了魔都的大學,以后能留魔都。誰想到,一溜十三招,又回到了東北!”
垂頭喪氣的東北同學的現身說法,讓這群懷著忐忑心情的大學新鮮人們頓時哈哈大笑起來。
這些第一次來到繡城的魔都各個大學繡城分校的學生,懷著陌生、擔憂但又憧憬的目光,打量著他們未來三年半時光將要度過的地方。
繡城新建的火車站雖然看起來新穎氣派,但畢竟不如魔都1987年才建好的新火車站,那可是花了四個億人民幣的大手筆,繡城火車站當然是在這方面沒得比了。
但繡城火車站也有它自己的特色,這個特色就是節奏。
從繡城火車站里下來的人流,平均十分鐘就有一趟。多的時候,甚至會有一兩個班次同時抵達、同時下車出站,那樣的時候二十米的出站口甚至要維持上好幾分鐘洶涌的人流。
火車站廣場前的馬路上,面包型的公交車平均三五分鐘就是一趟。已經是上午十點多的時間,路上的汽車和自行車、行人仍然是川流不息。廣場停車場旁有一個用鐵欄桿劃出來的通道,一輛輛人力三輪車就在那里排隊,搭車的人更是絡繹不絕。
繡城的火車站雖然沒有魔都那么大,但是它運轉的頻率顯然要快了很多。
不等這些學生在陌生的城市里抒發一下自己的感想——文青在八十年代的大學生里實在是太受歡迎了,這群人里沒人念上一首詩已經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了。
可惜,這個快節奏的城市,并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一個胳膊上套著紅袖標、穿著類似警服的保安就排開人群走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