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這些同學,是去哪個學校的?”
“我們哪的都有,是從魔都過來的!”一個梳著雙馬尾的小姑娘,伶俐的站了出來,指著人群里的同學說道:“我叫白娟,我們幾個是同濟的,他們是華東理工的,還有這邊是復旦的……”
“都有?那你們跟我來啊,我帶你們去各學校的接待辦。”保安迅速的將人群都數了一遍,確定了人數,然后大聲喊道:“同學們都跟緊點,別走散了!現在跟著我,個人的行禮最好是自己拿好!千萬不要和隊伍走丟了,最近的治安……”
保安的話在出站口又一次爆發人流之后,聽的便不那么清楚了。不過好在這些都是大學生,基本的素質還是有的,跟在他身后向著廣場旁的各大學接待處“挪”去。
三月開學季,對于繡城來說1988年的這一個月和往常的三月變的完全不同起來。
經過兩年的建設,繡城大學城初步完成了自己的規劃,建成了一座占地近萬畝的大學城。
從女兒河往南,繡城干脆將四五個村子全部進行了拆遷,挪出來大片的土地用來建設這些魔都大學分校的新校區。
當然,只有兩年時間的建設,這片土地很多地方都還只是打了一個基礎,完成了規劃的一期工程。但是不管怎么說,絕大多數學校都已經具備了完整的教學功能,可以接受學生了。
刨除前期實驗性轉移的一部分學生和教授,這些已經在魔都各大學上了一個學期的新生,才是繡城大學城的第一批用戶。
這第一次接觸,雙方都顯得有些小心翼翼。
同濟繡城分校,它合并了繡城原來的渤海省工學院,這讓空曠的校區里倒是顯的比其他學校多了些人煙。
白娟和三個女生兩個男生從送學生的公交車上下來,眼前便是繡城分校的大門,讓他們狠狠的震撼了一把。
校門外的馬路一側是一條人工河,從女兒河里引出來之后,貫穿了整個大學城。
河岸邊是整齊的堤岸和草坪綠地,河岸公園有各種健身設施和石桌、石椅,黑色后現代主意的簡約風格路燈。
馬路的另一側,是一個圓形的巨大廣場,同樣是由草坪、灌木叢和剛剛栽下去的小樹苗組成。
這樣的景象,放到三十年后的中國,大概可以算的是有點水平的大學標配了。不過放在八十年代,看著就是另一種感覺了。
“同學,你們是從魔都來的新生吧?歡迎,歡迎!”
不等白娟她們從震撼中清醒過來,早就已經“嚴陣以待”的同學們就已經跑了上來,熱情的從她們手中接過了行禮。
就在繡城的大學城迎來第一波學生的時候,胡文海也站上了講臺,看著臺下一張張陌生而毫無特點的面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