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乍看起來,似乎還真有一些道理。
“這位同志,你這是倒果為因了。”
突然響起的聲音,讓會議室里頓時鴉雀無聲起來。
魯冠球把繡城扯進自己的發言里來打的是什么主意,在座的每一個都是人精,自然不會不知道。
而胡文海之前一直低調的表現,也讓人對魯冠球的做法持懷疑態度。
你想借用人家的影響力,那新科集團胡文海難到是好說話的人,就讓你這么搓圓捏扁不成?
顯然這種把繡城推上風口浪尖的做法,和胡文海以及新科集團一直以來竭力避免太出風頭的策略并不符合。
魯冠球你想用新科集團來推動股份制,這是打錯了算盤,說不定還要偷雞不成蝕把米呢!
不少屁股坐在國企這一邊的人,心里冷笑著就打算看魯冠球出丑。
“繡城國企改革從1985年就已經開始了,首先是成立勞動服務公司和人力資源公司。那個時候新科公司的影響力還沒有那么大,把繡城國企改革的成果歸結于市場繁榮,這對繡城工業局的領導和企業工人絕不公平。或者應該這么說,繡城之所以能夠在這幾年取得良好的經濟發展勢頭,以及成功拿下國家的特區政策,正是應該歸功于成功的國企改革進程。”
這番發言在會議室的上空回響,與會眾人落在魯冠球身上的目光,忽然想旁邊移動了一點,落在了他旁邊那人的身上。
巧了,胡文海的位置正好便是在魯冠球的旁邊。
發表這番言論的,并不是之前沖鋒陷陣的魯冠球,而是之前一直在保持低調的胡文海。
這是什么情況!
不少自認為熟知胡文海做事風格的人,不由得目瞪口呆。怎么一向悶聲發大財的胡文海,竟然就這么甘心被魯冠球利用了?
是的,魯冠球有著自己的私心。
1988年,可以說是中國的資本元年。之前只是為了生存、為了吃上一口飽飯,而自發成長起來的非國營企業,如今已經不再甘心于將自己寄托在公有制體制之下了。
在吃飽穿暖之后,非公企業的所有者們,開始奢望起要為自己“拿到一張出生證明”。
簡單的說,就是要將手里企業的產權明晰起來。朕打下來的江山,總不能就在未來某一天,被官僚們一紙公文就這么收走吧?
隨著資產的迅速增加,新中國的第一批資本家們,開始被巨大的不安所籠罩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