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海挑了挑眉:“交叉持股、強強聯合,收購也未必一定要拿出真金白銀來,辦法不是很多嗎?”
沃爾苦笑:“如果是波音,確實可以如此。波音如果愿意兼并麥道,那就相當于壟斷了北美的整個民航客機市場,波音會獲得非常良好的投資回報前景,因此麥道的股東會非常高興持有的股票變成了波音。但如果換成是格魯門,雙方在海軍艦載機領域的競爭關系,并不會因為聯合而消失,海軍也不可能接受兩個攻擊機平臺。要么是改造f-14,要么是改造f-18,這個市場不會因為競爭雙方合并而擴大。所以格魯門對麥道只能是收購,而無法通過交叉持股來達到兼并的目的。”
胡文海長出一口氣,沉默了片刻。
這個情況稍稍超出了他的預計。
歷史上波音對麥道的收購,是以部分互相持股實現的。每一麥道股份被折合為0.65波音股份,這樣一來兼并后的波音市值高達500億美元資產,凈負債額卻只有區區10億美元。以如此微小的代價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軍用飛機制造商,被稱之為是一次教科書般經典的兼并案例。
但是顯然波音原本就是市場老大,才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實現自己的目的。
而格魯門,沒有這個資格。
格魯門想要得到麥道,就必須拿出真金白銀來。麥道在1996年被波音收購的時候,估值是133億美元。在1990年如果格魯門想要收購麥道,至少要準備150億美元不可。
這對九十年代的美元來說,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
新科集團在海外,目前有大約二十億美元的流動資金。這筆錢對于格魯門收購麥道來說,差不多是杯水車薪。
格魯門方面比新科集團要寬裕一些,胡文海估計對方應該有三到四十億美元的資金儲備。
收購麥道不能只是超過半數,那對改善麥道目前的困境毫無作用。必須把麥道納入到格魯門的體系中來,才能盤活麥道的資產。
也就是說,收購資金不能是75億美元,150億美元一分都不能少。
甚至150億美元很可能不敷使用,惡意收購必然會導致對方股票坐地起價,不長個幾十百分點就太對不起市場機制了。
六十億搏兩百億的項目,其實也不是做不到。像后世寶能系收購萬科,典型的以小吞大。主要就是憑借銀行提供的融資杠桿,自己手里幾個億的資金,可以撬動十幾、幾十億的資本。
可話又說回來,胡文海并不是沒錢。150億、甚至是200億美元,他沒有這筆錢嗎?當然是有的,家里開銀行的什么時候會缺錢?
中鐵建投銀行里不就是200億美元,一千多億人民幣咬咬牙總是能拿出來的。如果能把麥道搬回中國,國家肯定也能咬牙把這筆外匯換回來。
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美國人不可能讓來自中國的資金,幫助格魯門收購麥道。
這么一來,格魯門共諜的皮可就真的披不住了。
只能是用在國際市場上“干凈”的資金去收購麥道,這就相當于讓胡文海困住了雙手雙腳,憑借獅子吼來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