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推翻了柏林墻,當然要好好享受一下資本主義世界腐朽而糜爛的生活了。
如果還不得不要辛辛苦苦去拼命勞動賺錢,那大家為什么要推翻柏林墻啊?在這邊至少不上班工作,也一樣可以領到最低保障不是嗎?
說到底,大家之所以選擇推墻,還不是以為墻外面吃飯不要錢來的。
但有點智商的都知道,這世界上怎么會有不要錢的午餐。所以為了能夠過上有錢人的生活,賣掉一點本來就是我們創造出來的機器設備和資料又怎么了?
對吧?
大概就是帶著這樣的想法,手上有血債想要躲風頭的史塔西,還有那些渴望金錢的普通人,想著各種各樣的辦法將東德的家底掏光到最后一點。
而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胡文海才知道原來自己究竟挖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寶藏。
“我的天啊,我從來沒想到,竟然蔡司廠會有這種東西。”
胡文海看著手里的資料和一套偷運出來的設備,真是有些想要趕快去買一注雙色球彩票的感覺。
“先生,我得糾正你一下。”在他對面的德國人講著英語說道:“這些設備和資料來自格利茨光學精密儀器廠,而不是蔡司總廠。蔡司總廠提供了最好的光學鏡片,但我們格利茨光學精密儀器廠才是賦予這些鏡片生命的地方。”
“我光知道蔡司能生產光刻機的鏡片,沒想到你們竟然還造過光刻機。”
胡文海對蔡司的印象主要來自后世,荷蘭asml的光刻機在業內已經是市場上的霸主了。它的光刻機使用的就是蔡司生產的鏡片,但從來沒聽說過蔡司有生產過光刻機。
誰知道,原來在兩德合并之前,蔡司竟然已經研發出了和西方國家同一技術水平的光刻機。
intel在八十年代末不能說的那一年,推出了486cpu。采用的工藝是1微米線寬,在cppu中集成了100萬個晶體管,成為其里程碑式的一款產品。
也就是說,美國人達到1微米工藝的時間,大概是1990年的前一年,剛剛實現而已。
但在民主德國的蔡司工廠里,相隔一年時間,竟然也實現了1.2微米的光刻機技術,這讓從來沒有聽過這件事情的胡文海真是不敢置信。
實際上蘇聯人在半導體技術上最多只落后美國半個身位,之所以聲名不顯,只不過是蘇聯死的太早。
另外就是蘇聯的半導體技術主要應用在軍事用途上,米格31和薩姆12,上面的電子系統都不弱于美軍的同期裝備水平。
但是在民用應用方面,蘇聯的體制問題就實在是太讓人扼腕嘆息了。
1.2微米工藝的光刻機,對焦分辨率達到500納米。看過這款光刻機的技術資料之后,胡文海很有信心在此基礎上,將其工藝進一步推進到0.8微米的亞微米級別。
這tm能把intel嚇一個跟頭。
胡文海覺得這簡直酷斃了,他迫不及待想要看到intel的ceo格羅夫那見了鬼的樣子了。
“我需要蔡司廠的鏡片設計全部資料,加工技術和加工設備。說說吧先生,你想要什么?一輩子都花不完的美金,洛杉磯陽光大道的別墅,還是紐約的辦公大樓?”
“我……”
這個格利茨光學精密儀器廠的小人物咽了咽口中的唾沫,有些不知所措起來。
他試探的問道:“這些條件聽起來都不錯,我能全要嗎?”
胡文海愣了一下,隨即哈哈大笑起來:“可以,只要你給我我想要的,你的一切要求我都能滿足!”
在金錢面前,人類總是善于創造奇跡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