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0年能完成上述這些功能,已經是相當先進的技術了。
不過最重要的一點是,這是一套多坐標控制系統!最多支持四套坐標系設定,也就是說在它的基礎上,是可以開發出四軸加工中心的!
這個東西,不論是蘇聯還是美國,哪怕是在中國與他們關系最好的時候,也是絕不可能向中國出售的。
類似這樣的寶貴技術,不知道還有多少。一車車的資料和膠片,一船船的工業設備,源源不斷的運回中國。
德語翻譯和技術人員們日以繼夜的工作著,很快莊園里就到處可見工作到一半,忽然跌到然后響起陣陣鼾聲的人。
沒有休息時間,吃飯的時候也要繼續工作。這就是利沃夫莊園里最普通的一天,這樣的日子仿佛永遠也不會結束一般。
東德的盛宴還在繼續,不過胡文海卻不得不暫時離開了利沃夫的前線。
好在整個流程已經上了正軌,他不在烏克蘭坐鎮也沒有什么問題了。
在烏克蘭過了1990年的春節以后,時間到了三月春暖花開的季節。
格魯門傳來了消息,希望能與胡文海詳細的就某些問題進行一次面談。
胡文海只好依依惜別的告別了尤利婭和正在利沃夫辛勤工作的團隊,獨自一人登上了回國的飛機。
空中飛人的日子不好過,好在開飛機的是中國民航素質最好的機組,而不是不喝伏特加就不會開飛機的蘇聯駕駛員。
這次回國除了格魯門的問題需要回答,還有一個問題是胡文海必須回答的。
慶大秘書將中蘇的食品換工業品談判拖了兩個月,就是給胡文海用來思考問題的。
這個問題就是——究竟要不要救蘇聯。
胡文海在之前一直陷入了一種思維定式之中,那就是等著蘇聯倒下了好摸尸體。
蘇聯是不可能救活的,美國的強大是無可阻擋的,歷史的大勢似乎是無可改變的。
真的如此嗎?
實際上世界大勢,早就已經被胡文海改變的面目全非了。
中蘇這兩個工業嚴重互補的國家,提前了三年時間實現了關系正常化。
胡文海一船船的將輕工品往蘇聯運,不僅極大的刺激了中國的制造業發展,更結結實實的奶了克格勃一口。
從開始的“走私”,到后來的官方支持,再到開放口岸和兩國直航貿易,胡文海和蘇聯的貿易可不只是做了這兩年而已。
克格勃的勢力在蘇聯因為有胡文海的支持,雖然受到戈爾巴喬夫的打壓,但仍然在野蠻的生長著。
畢竟即使戈爾巴喬夫是蘇聯總統,他也沒有盧布更受人歡迎。
克格勃的盧布很是收買了不少的人,克留奇科夫手上的籌碼比歷史上要多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