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控制力是怎么實現的?其實很容易,因為伊拉克手里有著世界10%的石油儲備,而八十年代主要的低價石油產出國就是伊拉克。
六美元、十美元這種價格,就是歐佩克里最不聽招呼的伊拉克干出來的。而美國的忠實盟友守著世界22%的石油儲備,產量卻和英國的北海油田差不多,說多了真的全都是淚。
不過等海灣戰爭一打,幾年時間里石油價格就開始坐直升飛機了。
薩達姆入侵科威特實在是美帝瞌睡送來了枕頭,否則第二次海灣戰爭是為了什么?因為聯合國對伊拉克的制裁已經到了解除的年限,顯然國際社會不會同意延長對伊拉克的制裁時間。
而被制裁窮了的伊拉克,在解除制裁之后肯定會大量出口石油沖擊油價。于是,布什就在薩達姆家里搜出了一小管洗衣粉……
石油這把武器,可以說在蘇聯倒下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抓住這顆救命稻草,蘇聯建設了世界上最為先進的石油化工工業系統。
然而如今石油也已經救不了蘇聯,曾經強大到美國和歐洲顫顫發抖的蘇聯,到了九十年代竟然連吃飯都要賣家底了,何其悲哀。
但這并不能讓兩桶油稍稍良心發現,他們對蘇聯的煉油技術可謂是早就眼饞的很了。之前是跟胡文海搭不上邊,如今國家隊終于出手,哪里能少的了他們的身影。
中國借著馬斯柳科夫上門的這次機會,可以說是狠狠的從蘇聯身上割了一塊肉下來。
當然,這事兒好就好在,你坑了人家、人家還得跟你說一聲“謝謝啊!”。如今的蘇聯腿腳雖然沒瘸,但誰讓他們腦袋瘸了呢?
不過對這筆交易國內也并不是全然滿意,第一批交貨的蘇27質量上讓飛慣了f-14的空軍略有微詞。
這年代的蘇27和后來發展成一整個系列的蘇霍伊戰機還有很大不同,其中之一的問題就是有些“軟骨病”。
早期的蘇27戰機結構強度上有些問題,導致了橫滾動作的時候機翼外翼段會有相對其他戰斗機更大的變形,使得蘇27襟副翼的橫滾操縱效率大幅度下降。
再加上蘇27是雙發寬間距,上單翼,武器不能掛載在機腹。
最后,蘇27的橫滾性能更是在三代機中徹底墊底。f16、幻影2000這種輕型單發戰斗機自不必說,米格29和f18這種中型機在橫滾上欺負蘇27那也是理所當然,連f15這樣是雙發重戰在橫滾上都比蘇27好。甚至一向被認為是橫滾不佳的f14,橫滾性能在三代機中也只是倒數第二。
什么,你問倒數第一是誰?這不就是蘇27嗎?
這是因為蘇27在航電上被要求對抗的目標是美國人的f-15,因此必須有很強的上視/下視追蹤目標能力,在探測距離、精度和抗干擾能力以及刷新率等性能上也不能弱于f-15,這樣一來蘇軍傳統的蓋塞林天線就顯得不那么好用了。
祖可夫斯基鎮的儀器制造研究院計劃要給蘇27上的是更先進的平面縫隙天線,采用水平機掃、垂直電掃的方式增加其更新目標的刷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