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想法是好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從蘇27立項,十年時間里蘇聯竟然沒有解決平面縫隙天線的軟件問題,這真是讓人扼腕長嘆啊!
最后眼看著新天線實在趕不上進度,只好又走回了蓋塞林天線的老路。通過增加天線面積和發射功率來達到能夠對抗f-15的指標。
但這樣一來,蘇27的機頭超重,如果再加上機尾配重,最終結果就是蘇27比設計目標增重了1.1噸。
為了將這一噸的重量重新減下來,蘇27不得不更多的使用強度低但質量輕得多復合材料,以及在非關鍵性的部件上打孔來減輕重量。但這樣做卻會導致戰機的機體強度減弱,結果就是雖然理論上蘇27能夠進行跨音速飛行,但實際上在0.85到1.25馬赫這一速度區間,戰機即使輕載,可用過載也被限制在6.5g到1g以內。
由此導致的蘇27滾轉率在所有三代機中都是墊底水平,而且跨音速性能也被嚴重削弱了。
歷史上中國空軍拿到蘇27的時候是第一次接觸三代機,即使是再糟糕,也總比八爺和小七要好的沒邊了。
和歷史上所有的優秀戰機一樣,蘇27未來的赫赫威名主要還是不斷改進出來的。真正實現了蘇27全部預想的機型,應該是俄羅斯的蘇35戰斗機。
換了117s發動機,航電全面改進,增加鴨翼和加強了機體結構,以使得機翼下的掛點和掛載能力都大幅增加。
直到這個時候,蘇35才算是走完了當初蘇霍伊對一開始為了對抗f-15所設計的那款“蘇27”戰機。
當然,到了中國引進蘇35的時候,早就已經不像歷史上引進蘇27對中國空軍的意義重大了。
蘇27是讓中國空軍脫胎換骨,又一次站在了世界空軍的第一梯隊上。而蘇35卻不過是錦上添花,說不定還有天可汗要奶一口以便俄羅斯去轟炸isis的一層意思。
但如今國內空軍早就已經飛了好幾年的f-14,回頭再飛蘇27。就好像開慣了比亞迪秦,回頭去開一輛90年代的寶馬,那肯定是不會適應的。
空軍翹首以盼迎回來的大名鼎鼎的蘇27原來有這么大的缺陷,可想而知空軍軍官們內心奔騰的有多大的陰影了。
不過蘇27畢竟是如今中國能拿到的最好的三代機,也只能是感慨一下少爺的身子跑堂的命了。
空一師你要是不喜歡,南霸天不介意替你受這份罪啊!
空一師對此的回答,是將換裝下來的八爺甩在了南霸天的臉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