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也當然如此,jl-10此時已經進入到了項目的收尾階段,是熊貓和十號工程的子系統中進度最快的單元。
像這種類似的合作項目,在十號工廠和熊貓項目在打通了信息共享之后可謂比比皆是。宋文驄對借鑒熊貓項目組的成果沒有絲毫心理壓力,而屠基達對國產熊貓寄予的希望,也絕不是簡單的對f-14a的山寨復制,而是要雄心勃勃的在f-14的基礎上發展出更加緊跟世界潮流的先進三代戰斗機。
正是雙方都有著這樣的計劃,才最終促成了這次兩方聯袂出現在了胡文海的面前。
而這次會面,更是有著非常深層的現實原因。
宋文驄說到這里,忽然嘆了口氣。他搖了搖頭,說道:“雖然全尺寸金屬樣機已經開始著手生產,但實際上十號工程仍然有一個巨大的問題。”
胡文海看了看他旁邊坐著的劉大響和江和甫,忽然心有靈犀的接了一句:“發動機!”
“對,就是胡總所說,發動機的問題現在已經是十號工程最大的攔路虎了。”
胡文海有些好奇的問道:“原定的配套發動機不是渦噴15嗎?現在的研發進度不如人意?”
宋文驄苦笑:“黎明廠現在連部件試制都不過關,更不用說仿制定型了。渦噴15的進度讓人不能不擔心,會不會重蹈發動機拖累殲13戰斗機的覆轍啊。”
胡文海驚訝的張了張嘴,他前世只聽說過殲十換裝al-31f的這段往事,但還真不了解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些什么。
殲十因為換裝al-31f導致后機身增粗,需要重新設計修型的事情他是知道的。但也只是單純的認為,三姨夫畢竟是渦扇,性能作為三代機標配,肯定比已經淘汰的渦噴15性能更好。
但畢竟還是有些遺憾,殲十在換發過程中浪費了至少有三年時間。與俄羅斯談判用了一年,對發動機后部動力系統相關進行重新設計又是一年。后來在殲十試飛的過程中,發現由于發動機艙增粗導致性能指標下降,宋文驄力排眾議報廢整個生產工序,重新對機體進行修型又耽擱了至少半年。
如果沒有這三年時間,殲十也許在九十年代就已經能夠服役了。
但是話說回來,放眼望去世界三代機隊伍里,沒有一個是采用渦噴發動機的。這么看來,殲十采用渦扇的三姨夫也沒有什么問題吧?
而黎明廠仿制蘇聯r-29發動機的渦噴15,早在七十年代末就已經逆向測繪完成,開發出了試車的樣機。誰能想到,這都十年過去了,竟然還連部件試制都不過關?
這工業化生產和逆向測繪開發的差距,未免也太大了一些。
宋文驄長嘆一口氣,說道:“空軍方面在拿到蘇27之后,已經有聲音對黎明廠的進度非常不滿。有些人提議,十號工程或許可以換發al-31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