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集團和上下游可能幾十萬人,每天需要的資源已經是非常恐怖的一個數字。為了這個體系的運轉,必須源源不斷的提供以金錢為名的祭品。
以胡文海賺錢的能力,也已經是如履薄冰。
像是支持太行b這種無底洞項目,他如今也不得不問上一句,“你究竟需要多少錢?”,而不是直接開出一張無限額的空頭支票。
江和甫早有準備,聽到胡文海的這句問話,顯然比直接拒絕要幸運的多了。
他連忙從隨身的包里拿出一份資料,擺在了茶幾上,說道:“系列核心機的開發,我們渦輪研究院也會承擔一部分資源。如果新科愿意投資,我們可以簽署協議,系列核心機派生的發動機型號,除軍用外技術和專利都可以授權給新科集團。為此需要新科集團提供的投資可以分為十年,總額五十億人民幣。在項目早期投資可以較少,比如今年的第一筆資金,只需要兩億人民幣……”
江和甫在說出這番話的時候,可是心虛無比。十年五十億的投資額,放在ge或者羅爾斯羅伊斯,用于核心機開發也已經是非常巨大的一筆投資。考慮到核心機后續派生型號的投入也不會少,這妥妥的會是一筆虧本生意。
但問題是不論ge還是羅爾斯羅伊斯,其相對低廉的開發費用,是建立在數十年基礎研發投入上的。江和甫獅子大開口要了五十億,一大部分倒是用來給國內航發研發提供的“補課”費用。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拿到派生型號的民用專利授權,區別也只是虧的多和比虧得多少那么一點的區別。
五十億分十年,考慮到未來十年的通貨膨脹速度,說實話這筆錢未必夠用。
未來國內為了追趕航空發動機的進度,投入的資金又何止是十個五十億了?
能在九十年代用五十億給航發產業補上課,那都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即使扔進去五十億,太行b核心機派生的商用型號仍然無法在國際市場上與三大航發巨頭競爭,只能淪為政策照顧下勉強依靠低價占領部分細分市場的小眾產品。
這種條件下推廣的商品,無疑是談不上什么競爭力的。
胡文海擺了擺手,沒有接過江和甫手里的投資報告。具體的投資策略和執行,那不是他需要考慮的事情。
他需要考慮的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這筆錢究竟從哪里出,才不會對新科目前的資金鏈造成太大的影響。
等待江和甫的又是一段艱難的等待,胡文海再一次陷入了沉思。
太行b既然求到了他的頭上,胡文海是絕對不想錯過這個機會的。
如果太行b能夠提前至少五年完成,對中國航發和軍艦來說意義實在太重大了。
這意味著殲十b和國產蘇27系列可以解決發動機的供應,渦扇15很可能提前多年著手研發,殲二十的發動機也未必需要指望俄羅斯,運二十的成果也能早很多年誕生……
其產生的影響是無法單純從工程工期角度衡量,更不是單純的經濟或者軍事利益能夠衡量的。
這個歷史機遇可以說是千載難逢。
但要怎么抓住這個機遇,卻是非常考究水平的一件事。
胡文海考慮了良久,忽然松開了皺起的眉頭,逐漸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