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海之所以一直沒有找上人民銀行,原因很簡單——他心虛。
早一年之前他就建倉做多,準確的“預測”了海灣戰爭的爆發。結果憑借這次投資,獲得了上百億美元的收益。
別人看來,那是你胡文海nb不解釋,高風險、高回報,只能寫一個大大的“服”字。
但是別人不知道,胡文海卻是知道的,這生意哪有什么風險?根本就是彎腰撿錢那么容易。
你胡文海平日里自稱援共,但偏偏這個時候怎么就把自己人給忘了呢?
國家正是缺外匯的時候,如果能賺上一票。不說上百億,哪怕是幾十億,不知道多少事情能夠得到解決,多少人不用再無私奉獻。
胡文海自己是心虛的,他有這么一個機會,但卻什么都沒有做。
說到底,他還是沒把國家當成自己人。
哎,這其實也是人之常情。
以國內的體制,不可能胡文海說了就拿出錢來跟他玩這么一把大的。就現在國家對外匯的饑渴程度,所謂“一把大的”就別提三十億了,三千萬美元都得長老會親筆簽名。
何苦投機這種活動,賺了還好,萬一賠了誰來擔這個責任?沒人敢下這個決定,至少胡文海認為沒人敢下。
與其費那個精神去做無用功,還不如指望自己,這就是他內心的想法。
事實給了他當頭一棒。
不是沒人敢擔這個責任,不是真的就像他想象的那么僵化不知變通。事實上一個懼怕風險的決策層,又怎么可能帶領中國,在未來幾十年里牢牢的抓住了難得的戰略機遇呢?
就在他認為最不可能、風險最大的時候,忽然祝行長出現了。
胡文海知道,反正他絕不只是來喝茶的。和祝行長比起來,他這件事做的有些小氣了。
“好了,我看我們之間大概是有些誤會。”
祝行長拍了拍胡文海的手,笑了笑說道:“不過我說的可都是真心話,我希望胡總不要誤會。你這個發財的機會,是一定要帶著我們人行一把不可啊!”
“嗨,現在的情況這么不明朗,祝行就別磕磣我了。還賺什么錢,能夠不虧錢我都要燒高香了。”
“我可不是這么看。”
祝行長收起玩笑的表情,嚴肅的說道:“在我看來,胡總確實是距離成功只差了一步之遙啊!”
“這一步……”胡文海苦笑搖頭:“真的就是邁不出去了。”
“薩達姆不可能撤出科威特,兩伊戰爭的失敗再加上科威特不戰而敗,他的位置會不穩的。美國人同樣不會放棄科威特,它的能源體系太依賴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