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未來的長老會成員,祝行長分析起國際局勢來頭頭是道、條理分明,絲毫不比胡文海這個重生的人眼界要小。
只聽祝行長繼續分析道:“雙方矛盾不可調和,戰爭不可避免。低油價對美國是有好處的,目前的油價絕不符合美國的利益。如果戰爭必然會導致石油價格上漲,胡總你猜猜看,誰會最害怕?”
胡文海心下沉吟,是美國嗎?也對,油價上漲意味著美國對石油價格控制的失效,對美元的信譽打擊可絕對不小,那么……
“是以色列。”
“對,是以色列!”
祝行長露出興奮的笑容,重重的點了點頭:“石油價格作為武器,是中東國家曾經對抗以色列最鋒利的一把劍!”
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為了打擊以色列,歐佩克宣布收回石油定價權。石油價格在短時間內從三美元漲到十美元,引發了一場世界范圍內的經濟能源危機。而1978年的第二次能源危機,石油價格猛漲到了34美元,直接導致了七十年代末西方經濟的全面倒退。
“石油價格這把武器真是太好用了,每一次都能讓西方世界承受巨大的損失。不能毀掉這把劍,以色列寢食難安!”
“而說到底以色列才是美國在中東真正的盟友,為了以色列的安全,美國必須將歐佩克的凝聚力打散。能夠成為中東主心骨的國家,實際上就那么幾個。伊朗、伊拉克,埃及和敘利亞。你看著吧,美國人或早或晚都會把這些國家送進地獄的。說到底美元石油體系,真正的關鍵在哪里?不在伊朗、不在伊拉克,不在沙特和科威特,而是在以色列。沒有了以色列,中東國家就不需要美國在中東的存在了。正是有以色列這頭惡犬,中東國家才不得不和惡犬的主人交朋友。”
“要保證以色列的安全,油價就不能受歐佩克控制。打碎中東國家的信任和團結,光靠武力是不行的。只有油價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中東國家才會為了搶市場上有數的骨頭而互相撕咬。如果石油價格由著中東國家說了算,沒幾年以色列就又要面臨重新武裝起來的中東國家了。”
“這次伊拉克進攻科威特,說到底,不就是中東國家想要掌握歐佩克定價權的嘗試嗎?結果如何,不言自明。中東的綠教國家,從此以后將再也沒有四次中東戰爭那么團結的可能了。”
“所以這場戰爭美國必須打、必須贏,油價必須維持低位,沒有別的可能。”
嗨喲,胡文海對祝行長真是有些佩服的五體投地了。
想想后世中東局勢的發展,美國人真的是太牛掰了,這份對國際局勢布局的本事,真不愧是藍星老大。
二戰結束就扶持以色列,把中東搞的大亂。不僅讓以色列順利做大,還坑了蘇聯的整個高加索和南方邊界都不得安寧。
然后緊接著把中東打爛,爛了不算還沖擊了歐洲。等著歐洲被白左們忽悠瘸了,人家拍拍屁股選了個川普上臺。
大布局下還有小布局,后面好不容易歐洲有了和俄羅斯緩和的局面,轉過身又挑撥起烏克蘭加入北約,一次克里米亞戰爭,老歐洲引進東歐能源的想法也黃了,只能轉頭去接收中東難民,指望著能讓經濟有所起色。
誰知道卻是吞了一顆毒丸,眼看著g2攜手瓜分世界的節奏。
我鱉對自己忽然在歐洲受歡迎起來也是二臉懵逼啊。
嘖嘖,這份算計何止是走一步看三步,
真是堪稱步步驚心、十里桃花……
讓人不得不佩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