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波音高層都尸位素餐?連這么簡單的策略都想不出來嗎?
當然不是。
道理是這么個道理,然而世間萬物都是有聯系的。正如胡解放從中鐵建投入手解決了客機采購的問題,格魯曼收購麥道的中國人問題,關鍵也不是在航空領域本身。
想想看,胡解放手里五十億美元經過美華銀行放大,能夠撬動一百六十七億美元的資金規模。1991年的一百六十七億,這比二十年后的一千億美元含金量都要大那么一些了。
那么再想想,中國采購團手里攥著的,是一筆五百億美元的采購資金。
雖然華爾街剛被胡總坑了一把,但生意就是生意,美國金融財團們絕不會吝于為中國人提供抵押貸款服務的。有這五百億美元打底,能撬動多大的采購規模?
美國工業集團和金融財團,早就為了這些合同瘋狂了。
這tm的是一場資本的狂歡盛宴。
波音滿打滿算也就是三百多億的市值,幾十年攢下來的老底。在工業領域里確實是很了不起了,但它也惹不起眾怒。
什么是眾怒?在中國大爺們遍灑金錢的時候,你波音跳出來制造“”,這就是了。
波音這么搞,是要與整個美國的工業和金融資本為敵啊!
所以說,波音即使明知事實如此,但卻根本不敢提這一茬。只能是在格魯曼和麥道的框架內,睜眼說瞎話的尋找解決方案。
這就好像是刻舟求劍、緣木求魚,難度太大了。
波音會議室里眾人你看我、我看你,沉默了許久。
施龍茲不得不咳嗽了一下,敲了敲桌子,牙疼似的哼了三秒鐘。
“菲爾,你把地球儀拿來,要不我們再研究一下收購的方案……”
“破壞格魯曼的收購行動,我們需要收購麥道至少30%的股份,再聯合麥道董事會中傾向于我方的股東,這樣才能在董事會上阻止麥道與格魯曼合并。”
麥道被并入格魯曼,必然會有一部分投資者的利益受損。大股東犧牲小股東利益,這是資本市場上千載不變的恒定定律。
麥道一旦并入格魯曼,再拿到中國的世紀訂單,股價妥妥的要升到天上去。有了這樣的前景,大股東必然不會輕易放棄自己手中的股份。
然而格魯曼收購麥道,肯定要將麥道的相當一部分股份握到自己手中。這部分股份的來源,就只能是那些相對弱小的股東了。總之威逼利誘或者謊言欺騙,用各種手段將他們手里的股份套出來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