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憑借談判人員的一張嘴,是永遠也無法說服別人,讓出手中利益的。
伊拉克戰爭進行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成規模的抵抗已經結束。然而對于單邊行動的美軍來說,這場戰爭不過才剛剛開始。
伊拉克這個沼澤,正在將一腳踏上去的美國人,逐漸的拽下深淵。
為了減輕美軍占領伊拉克的成本,一個重要的問題被擺上了國際政治的棋局。
薩達姆在一日戰爭之后,對和平的表態、對履行聯合國決議的聲明,除了將美軍逼上墻角,還有一個顯著的作用。
在法理上,伊拉克已經不再是聯合國決議的制裁對象。
美國人在占領伊拉克全境之后,當然可以在理論上控制其作為國家的全部權力。然而在實際上,國家是由無數個體的人來組成的,美國不可能控制住伊拉克的每一個人,更不可能控制全世界的每一個人。
美軍在占領伊拉克之后,圣徒薩達姆的形象逐漸深入人心。戰后針對美軍的孤狼式襲擊,或者是被打散的伊拉克軍人的自發報復襲擊,令占領區的美軍焦頭爛額。
在這種背景下,伊拉克周圍國家的地下軍火交易市場驟然繁榮了起來。
當美國人對伊朗、敘利亞等阿盟國家發布強硬通告,要求其管束與伊拉克的軍國交易。而阿盟各國則憤怒的將已經作廢的聯合國決議扔到了美國外交官的臉上。
美軍想要壓制伊拉克境內的反抗勢力,必須切斷其境外的武器來源。然而在剛剛入侵了伊拉克之后,布什根本不可能因此再發動對阿盟其他國家的軍事打擊。
至于經濟和外交施壓……
面對伊拉克問題上一肚子火的阿盟各國,美國人現在說話恐怕也不那么好用了。
真要搞的阿盟各國冒了邪火,再舉起石油武器給美國來一下狠的,就更說不上誰制裁誰了。
美國人不得不捏著鼻子回到了聯合國的框架下,首先取得大義名分,然后再名正言順的要求各國對伊拉克實施封鎖和武器禁運。
在聯合國這個戰場上,眾所周知中國一向是個“小透明”。平常除了贊成就是棄權,極少會對美國等強國的提案動用關鍵的“一票否決”權。
不過這一次美國要求對伊拉克的封鎖議案,卻罕見的在安理會上收獲了足足兩枚“一票否決”。
一個是蘇聯代表投下的,這不奇怪,美軍的單邊軍事行動可是狠狠給了戈爾巴喬夫一個大嘴巴子。
而另一個一票否決,誰也沒想到,竟然是中國投下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