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集團對資本的依賴,遠大于制造業。因此當歐洲宇航防務集團出面說項的時候,他們不過是不緊不慢的發了幾篇新聞,制造來了一點雜音而已。
然而當被資本狠狠的抽了一鞭子之后,傳媒集團們頓時快馬加鞭,制造起了一片輿論大潮。
輿論關注還只是第一步,而緊接著從各方傳遞過來的現實壓力,推著歐洲官僚們迅速的駛往了對波音制裁的快車道上。
德國方面,mbb對其國內政壇影響不容忽視。英法荷蘭等國,各家最強大的保險公司背后,肯定是錯綜復雜的政壇關系網絡,何況保險業的穩定更直接關系到各國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大局,絲毫不容有失。至于其他的歐洲國家,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和瑞士再保險公司,以其廣泛的國際業務影響力,也足以形成一個普遍的聯盟。
這樣一來,在空客方面一臉懵逼的狀態下,歐洲政壇迅速的作出了對波音收購麥道的劇烈反應。歐洲十五國外長在蘇黎世展開緊急磋商,討論波音并購麥道歐洲應該作何反應。
鑒于波音收購麥道在航空制造業形成的壟斷地位,空客將面臨不平等競爭的可能。因此,歐洲各國宣布將對波音執行為期一年的制裁。
在這一年時間內,波音在歐洲各國簽署的獨占供應協議,將面臨100%的進口稅額增加。
這也就是說,波音在歐洲的一些航空公司簽署的,一定時間內只購買波音飛機的這種協議,在執行過程中將會面臨進口稅率翻倍的懲罰。
這類協議本身就有壟斷嫌疑,雖然肯簽署這種協議的航空公司很少,但是可以相見這些都是波音的“鐵粉”。這些鐵粉的利益損失,對波音在歐洲市場的占有率將會造成沉重的打擊。
這份制裁決議的出臺,如果是往常時日,對波音的影響并不會太大。
一年期的制裁,還只是針對專屬協議,波音是完全能吃下來的。不論是補貼還是降價,或者干脆延期交付,繞過制裁的方法有很多。
但問題是,現在并不是普通時期,波音本身也并非風平浪靜。
在股票市場上突然出現大量波音股票拋盤的時候,忽然爆出波音受到歐洲制裁。哪怕這份制裁決議的涉及面很小,但這無疑是表達了歐洲的一種態度。
波音此時還只是收購了麥道10%的股份,歐洲就已經開始進行制裁。那如果波音收購麥道的比例繼續擴大,誰能保證歐洲不會干脆將波音關在歐洲航空市場的大門外?
股票市場最重要的資產,就是投資者的信心。一旦普通投資者對企業股票的信心喪失,基本面的數據再好也無法阻止股價的下跌。
波音股價在收購麥道的同時,狠狠的挨了一個悶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