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無法保證,中國在取得碳纖維技術之后,不會將產品應用到軍事領域。”希爾斯漫不經心的擺了擺手,不容置疑的說道:“美國是巴統的成員國,不會向受限國家出口敏感技術。除非中國能夠成為自由國家,否則在突破巴統封鎖這方面……”
“童先生,當然,這也并不是全無機會。”說著話的功夫,希爾斯竟然語氣來了個急轉彎,竟然露出一些讓中方談判團欣喜若狂的口風來。
童廣志倒是面不改色,沒有被美國人這小小的花招所欺騙,不露聲色道:“哦,希爾斯女士有什么提議,我們可以進行充分的討論。”
見到童廣志并沒有情急之下露出馬腳,希爾斯有些失望,不過并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如果對方這么容易就露出破綻,這次談判也不會綿延三月之久了。
“我這里也有一份名單,名單的一邊是十五個大項,一共一百四十一種產品和技術的禁令開放。其中就包括了碳纖維技術,它們還有半導體領域的材料和專利授權,電子產品,航空、能源與發動機,汽車,機械制造等一系列你們非常渴求的產品和技術。而名單的另一邊,只要求你們中國同意開放一個領域。”
希爾斯點了點手旁的這份文件,輕輕的說出一個單詞:“金融。”
“金融業……”
童廣志看著漫不經心的希爾斯,心下思慮急轉。情況發展到現在,她的用意已經非常明顯。
實際上,關于有希爾斯會提出的條件,中方談判團也已經有所察覺。
這段時間以來,中美貿易談判受到了不少國會議員和委員會等政治和社會勢力的關注。這些原因很多,其中數百億美元訂單對美國經濟的提振作用,是最讓人心動的。
美國工業集團因此行情大漲,不僅股價受到投資者的青睞,而且在政府影響力方面也話語權增長很快。這并不奇怪,因為巨額訂單必然帶來大量就業,美國工業集團擴大生產乃是必然。只要美國政府還想解決轄區內的就業率,就得想方設法去吸引新的工廠落戶。
面對工業集團的強勢崛起,希爾斯竟然硬頂著讓談判無法落地,這絕非是一個貿易談判署署長能夠做到的事情。她的背后,必然有能夠與工業集團抗衡的勢力支持。
這個背后勢力并不難以猜測,因為放眼世界,也只有一個團體能夠滿足這個條件。
華爾街。
金融財團們,終于露出了他們的獠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