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0zw,最快更新帝國玩具最新章節!
德國發生的事情對于胡文海來說只是隨意提了那么一下,從推到柏林墻到兩德統一這段時間里,國內很多急需從東德引進的項目就已經完成了。后面不論是提供貸款擔保,或者是打通到中國的陸海交通線,更多的工作都交給了中鐵建投和各種民間團體自發去進行了。
從1990年以來的九十年代初這幾年,國際形勢用風起云涌、波譎云詭都不足以形容。蘇聯的轟然解體,就連美國人都大吃一斤。究竟要如何來面對這段歷史,是真正考驗一個人智慧的事情。
這里的智慧,已經是超脫了利潤、人才、技術、資本這些小聰明的范疇,而是需要大智慧、大視野,以看穿人類歷史本質的目光,去審視人類自身命運的能力。
無疑,以胡文海如今的能力,可以說勉強能夠站上了歷史的棋盤。從一枚棋子,成為棋手背后一個觀棋多語的“小人”了。
過去幾年時間里,胡文海的作為更多是利用自己先知先覺的優勢,抓住一切機會用于積累自己的資本。這樣做的一個好處,當然就是不需要去衡量整個世界局勢的變化,只要一心一意的將別人的錢揣進自己的兜里便可以了。
然而作為一個棋手,胡文海必須要開始轉變思路。錢對他來說,已經意思不大了。做事的格局如果繼續局限在“錢”或者技術、設備這些東西上,那么他也就只能止步于棋盤上的一枚比較重要的棋子位置。
隨著他對這個世界線的影響越來越大,可以預見未來的歷史走向,將不會再被他所完全掌握。胡文海如果想要保持自己的優勢,就不能只是單純的對世界線進行“掠奪”式的開發,更加要注重“布局”,營造將未來繼續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有利形勢。
從棋子向著棋手思路的轉變,直接導致了胡文海手段的升級。最直接的就是他看待問題、處理問題,不再只局限于“術”的層次,而是更加傾向于造“勢”。
不過目前看來,蘇聯的歷史到這里,似乎并沒有多少改變。1991年八月,戈爾巴喬夫不顧全民公投要維持蘇聯聯邦制的呼聲,與十五個加盟共和國的首腦達成協議,準備在《新聯盟條約》下組成新的邦聯制蘇聯。
8月14日,《新聯盟條約》文本向社會公布,頓時引起整個蘇聯的全面嘩然。
蘇聯的命運,無論如何似乎都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在這樣的緊要關頭,胡文海又能、又應該做什么呢?
“舍寧同志,歡迎您能夠率團來訪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