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技術還是人員,kgb的檔案庫里應有盡有。
這就解決了雙引工程的第一個難題,做到了有的放矢。而除此之外,在引進人才方面,有了蘇共的幫助,中國同樣得天獨厚。
蘇聯的軍工領域里,掌舵的都還是斯大林時代的那一批老布爾什維克,有些甚至是上過二戰戰場的。畢竟二戰結束才四十多年,這批人正值告別工作崗位前最發光發熱的階段。
他們相比蘇聯的年輕人,更重視中蘇友誼,保留了相當的布爾什維克作風。與其生活無著或者去西方從頭開始,顯然到中國來打工要從感情上更能接受。
這些人來了中國,頗有點繼續援華的勢頭。對中方的問題可以說是有問必答,技術材料方面也毫不吝嗇,有些甚至可以說是出于布爾什維克之間的感情達到了掏心掏肺的程度。
這幾年來,國內對胡總的一系列操作進行的研究,收獲也很不小。其中認為最大的經驗收獲,就是扭轉了對中國當前體制“一無是處”的評價。
胡總那一連串的“秀操作”,很大一部分都是建立在“集中力量辦大事”這個原則上。
雖然中國要發展市場經濟,但也絕不能丟掉動員能力強的這個法寶。而事實也證明,兩者之間并不沖突。
這次雙引工程,上面果然又撿起了這個法寶。正巧國內剛搞完技術普查和經濟普查,各省在拿到中央整理好的人才和技術資料庫之后,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能力做出引進計劃。
二號一改原本在使用石油期貨盈利時的小心謹慎和吝嗇,只要是雙引工程需要,花起美金來真是一點也不心疼。地方上只要能把人請來,上面就給你解決至少40%的配套資金。
過往中國對蘇聯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可以說是又恨又怕,這條蘇聯的西伯利亞大動脈,構成了對中國北方精華區域最直接的威脅。它的運載能力,直接決定了蘇聯對遠東地區的控制力、決定了蘇聯遠東軍事后勤能力的上限。
然而如今中國對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那可真是恨不得把所有的中鐵所有的筑路隊都派出去,幫俄羅斯把西伯利亞大鐵路再修出一條復線來。
每天從莫斯科方向向遠東方向開出的列車,上面都坐滿了準備進入中國的各種技術人員和學者。在火車的行李車廂里,不用問肯定也同樣堆滿了各種重金難求的技術資料。
葉利欽不是沒想過要截斷西伯利亞大鐵路,然而事實上他根本是有心無力。
只說一點,如今在盧布貶值到和廢紙差不多水平的時候。國際上唯一還向俄羅斯出口貨物的,只有newmart集團背后的中國了。
葉利欽今天敢切斷西伯利亞大鐵路,明天他就能被憤怒和饑餓的市民們吊到紅場上的第一根電線桿子上。
當胡總的布局是鬧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