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0zw,最快更新帝國玩具最新章節!
雙引工程自然是當前天字一號的大項目,全國動員去做好蘇聯過來的人才和技術的安置工作。然而這并不是說,國內的工作就不需要做好了。實際上對于普通人來說,是很難立刻感受到這些項目對生活所帶來的影響的。
但是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久的時間里,這些寶貴的蘇聯人才,都將對中國產生深刻的影響,進而形成深遠的變化。
實際這是從一些數據中就能輕易認識到的。
1990年,中國大學畢業生是61.36萬人。相對于十億以上的人口,這個年代的大學生確實是當之無愧的天之驕子。但即使是這六十多萬人,也不是立刻就能走上關鍵的工作崗位。
僅僅是本科學歷,在技術開發和科研領域——哪怕是做科研狗都還不夠資格。
比如說北大楊教授的某個高干同學,學習水平也算出類拔萃,后來還不是乖乖的回去當了二世祖。在電視上看到楊教授裝x嘀咕幾句,還得被老爹好一頓教訓。
在1991年,中國的學界真正扛起大旗來的,是已經從事研究工作十年、二十年的老一輩科研工作者。1981年,中國的高校畢業生是14萬人。而1971年,那正好是老三屆畢業的時候了!
至于說在科研機構里負責填充空間的大專和高職院校的學生,恐怕連做科研狗的邊都要摸不到了。這也就是說,當前中國的科研領域,主力實際上也就是不到一百萬人的規模。
而在蘇聯倒下之后,這次雙引工程在很短的時間里,已經簽署來華工作合同的蘇聯科研人員,就已經超過了一萬人。這一萬人里,絕大多數都是蘇聯軍工系統的高級知識分子,研究方向更是包羅萬象。
要說蘇聯當年作為世界兩極之一,雖然給人感覺好像糧食始終不夠吃似的。但實際上蘇聯人要吃飽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否則不可能讓美國如臨深淵——怎么不見美國人會害怕印度呢?
蘇聯人最多只是吃的不夠好,缺乏的是肉類供應,這是蘇聯的地理環境導致的。
然而在其他方面,蘇聯經濟表現始終是可圈可點的。又由于蘇聯軍工體系的權力和勢力范圍相當大,他們很大一部分消費商品的供應,竟然實際上是軍工廠提供的。
而且由于軍工廠對質量抓的非常嚴格,軍工系統生產的民用消費品竟然還相當受到歡迎——毛子貨皮實抗造的口碑,也就是這么打下來的。
后來戈氏要裁軍,首先刀就砍在了軍工系統上。本意是想讓生產力轉移到民用消費品生產領域,然而實際結果卻是將蘇聯的民品、輕工品生產能力給砍沒了。
于是到了蘇聯末代,蘇聯人便是連吃飯和穿衣也都成了問題。
但是這些蘇聯軍工系統的技術和人才,卻不會像被砍項目的文件一樣,就那么悄無聲息的消失了。工廠沒了、產品沒了,但人卻不會也隨著官僚的筆給變沒了。
當蘇共出面組織起這些人才赴華,生活無著的技術專家和科研學者們,早就已經過夠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了。
上萬名走投無路的高科技人才來到中國,對中國的科研體系來說,就像虛竹得了無崖子的傳功一般,有了成為頂尖高手的傳承。
這個意義實在是再怎么去重視都不為過。
當然,雙引工程并不就是全部了。中國要想重回世界之巔,更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