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的技術雖好,可那一噸、一噸的鋼鐵,還是要從一個個普通的中國人手上才能冶煉出來。
要建設一個未來的強大中國,鋼鐵是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從未來中國的發展經驗來看,鋼鐵產能無疑與經濟發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
雖然表面看來,美國的鋼鐵產能在1996年就將世界第一的寶座拱手讓給了中國。然而那是美國早就已經完成了需要大量鋼鐵的基礎設施建設,要對比中美的國力,當年鋼鐵產能是不太實際的。
真要對比,只能是比歷史總量、人均總量、人均歷史總量,這些數據才更能說明問題。
所以哪怕中國的鋼鐵產能超過了美國,但絕大多數的產能,不過是在補欠賬罷了!只要看看美國人煉鋼用了多少時間,就知道中國市場對鋼鐵產能的需求,幾十年都不會被削弱。
隨著胡文海上百億美元的生產設備和技術等資本投入到東北地區,其中最大的一個方向,就是擴展鋼城集團的煉鋼能力。
煤鐵復合體這個概念從工業革命以來,就是一個國家國力的具體體現。環渤海地區作為中國傳統的煤鐵復合體中心區域,鋼城作為世界知名的鋼鐵產區,擁有得天獨厚的產業和資源優勢。
從歐美和蘇聯拆除的煉鋼設備,源源不斷的被運往環渤海工業帶。其中中鐵建投銀行為胡文海代為運作的鋼鐵生產投資,倒是有大半都被鋼城集團所吸收。
鋼城作為一個成熟的鋼鐵城市,有技術、有人才、有團隊,但從城市發展等方面考慮,卻沒有將這部分新增產能繼續留在鋼城,而是在牛莊部署了一個新的生產基地。
對于鋼城來說,本地有儲量巨大的鐵礦,不過中國鐵礦品味不夠高,一些國外進口設備采用的技術也不是很合用。鋼城本地鐵礦石,年產量在四千萬噸左右,目前來說是夠用的。不過牛莊在經過多年的連續建設投產之后,鋼城本地鐵礦也漸漸無法滿足其胃口。
這樣牛莊臨海的深水良港優勢,便頓時發揮出來。從澳洲和南美洲海運的高品位鐵礦,源源不斷的從這里上岸。一些消息靈通人士聲稱,據說曹縣在1991年9月之后也在和鋼城集團勾搭,積極爭取讓茂山鐵礦也成為牛莊的鐵礦供應商之一,給的價格倒是頗為優惠。
僅1990年一年,渤海省鋼產量便達到了1800萬噸以上。鋼城集團更是在1991年的元旦年會上放出豪言壯語,要在1991年實現集團產量突破2000萬噸!
不知道的,還以為這不是1991年,而是2002年。說這話的不是鋼城集團,而是唐山市委了……
想要支持鋼城集團實現這樣的目標,只有鐵礦供應是不足夠的。煤鐵復合體,煤還在鐵的前面。鋼城集團敢于放出這樣的大話,還有更深的一層含義在這里面。
白音華到繡城的白繡鐵路,已經是運行快要兩年時間了。
白音華這個名字肯定是沒有鋼城這么鼎鼎大名,但其在中國的國土資源部規劃書上,重要性卻并不比鋼城鐵礦差上多少。
因為這里有煤。
白音華煤礦的煤不僅是極為優秀的中灰低硫褐煤,而且開采條件得天獨厚,乃是極為容易開采的露天煤礦!這也就是說,它并不需要太長周期的投資建設,就能爆發出相當程度的產能,保持與鋼城集團鋼鐵產量相差不大的增幅。
原歷史上,白音華向外界聯通的鐵路,要到2007年才完成白音華——大板——赤峰鐵路的全線貫通。而白音華通往繡城港的鐵路線擴容,更是要到2014年才開始批準。
不過在鋼城集團牛莊項目的陸續鋪開之后,煤炭能源的強大需求,促使了鐵道部迅速鋪開了白繡鐵路的建設。只要能夠聯通白音華和繡城這個東北大門的交通樞紐,那么源源不斷的煤炭就能立刻向牛莊供應過去,保障整個渤海省的鋼鐵產能。
只看原歷史上,九十年代國內鋼材的緊俏程度,就知道市場上對鋼鐵的需求多么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