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到了什么程度?繡城因為發展迅速,對周邊勞動力產生了可怕的虹吸效應。大量的青年人到繡城打工,讓阜新和朝陽等地的大街上,輕易看不到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留守的年輕人即使收入不錯,但同齡人數量不足,連談戀愛都成了問題。
人才是一方面,資本同樣也從這些地區大量逃離。阜新作為建國伊始新中國最早建立的能源工業基地,挖煤挖了幾十年,實際上不可能沒有錢。但是在進入九十年代,煤礦開始枯竭之后,城市準備謀求轉型。
轉型就需要資金投入,本以為城市里底子厚,可以從容應對。但是一調查卻傻了眼,幾十年攢下來的家底,大半都已經被繡城給吃干抹凈了。挖煤換來的錢,投資在阜新,可能一年也就賺幾百塊的房租錢。然而如果拿到繡城去買房,即使空著一年也能賺上幾萬塊房價差額。
甚至就連在下面縣市賺了錢點的“老板們”,也寧愿坐上兩三個小時的汽車,跑到繡城來消費。
類似的情況在盛京和大港,同樣有所表現。除了牛莊因為有鋼城集團的項目和港口項目,顯現出繁榮的景象。遠離了海岸,渤海省的其他城市一樣都面臨著這些問題。
如果單純從政績角度來考慮,這環渤海經濟帶能建設起來,就已經足夠吹上十幾年的了。
然而隨著胡文海拼命給國內摟了幾百億美元的橫財,上面自然是又有了不同的心思。這世界上從來只有愁錢不夠用的,哪有愁錢花不完的道理,對不對?
要將環渤海經濟帶真正打造成一根珍珠項鏈,東風快遞讓二號首長看到了一個希望、一種可行的模式。
因為有了東風快遞,工廠不必只能建設在大城市。而大城市能夠輻射的范圍,同樣也極大的擴張了。小城市拿出來的政策,可以對大企業產生足夠的吸引力,同樣不用擔心上下游產業的銜接。
能源和資源運輸更靈活,小城市也不用擔心發電量無法擴張。運輸和消費更加方便,小城市同樣可以打造屬于自己的城市風格,專門攻略某種消費細分領域。
想要實現這一模式,在東風快遞的模式下繼續深化“交通體系”這一概念,就是必然的選擇。
鐵路運力擴張,解決遠程運輸問題。省道、國道優化,解決百公里以內運輸需求。物流中心、快遞和公共交通,補上最后一公里這塊短板。
新的交通體系必然是要充分發揮各自交通各自的優勢,要能夠將交通建設成一個密切的體系,銜接鐵路、公路、水運和空運等多種手段。這樣的需求之下,顯然過去的多個部門協作,就已經無法滿足要求了。
實際上如果要各方繼續自幼生長,結果肯定就是交通系內部產生嚴重的利益沖突。鐵道和高速產生沖突,高鐵和飛機產生沖突,水運和重載鐵路進行競爭。在分屬不同部門管理的情況下,妥妥會陷入各種扯皮和惡性攻擊之中。
只有一個統一的運輸部,才能有足夠的權威協調各方進行合作。
上面有運輸部統合,下面政企分離出來的交通企業良性競爭,最后由東風快遞將整個系統整合,這就是呂秘書背后二號首長和當前中央領導們討論出來的結果。
然而本來上面還在擔心,這個運輸部如果成立究竟要如何進行運作的問題,正在進行小心謹慎的布局和摸查工作。結果這個時候,鐵道部下屬各路段的重要領導,紛紛齊聚白音華考察開會。然后緊接著,鐵道部要發行千億公司債的消息就透露了出來……
行吧,有了這一千億,運輸部那還搞什么平衡?鐵道部有錢、有隊伍,又始終是中央的親兒子,當然是組建運輸部主干的不二選擇。上一任鐵道部部長、如今的計委副主任和臺辦主任,就成了未來運輸部部長的唯一人選。
至于說中船重工,錢是有了,可惜這國內影響力不足。海事和民航總局,國航、中航和中航發這些集團,交通部在各地的路政公司,有錢的沒有影響力、有影響力的沒錢,根本無法與抱團還有巨量資本的鐵道部抗衡。
胡文海在鐵道部抽的這一鞭子,算是讓運輸部這顆陀螺,不得以迅速而劇烈的姿態運轉起來。
這背后的彎彎繞繞,胡文海并不完全清楚,但也不是全無耳聞。
呂秘書沉吟片刻,決定將首長的想法向胡文海和盤托出,省得這位主還繼續惹出什么無法收拾的大麻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