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大使是個老外交了,外交學院復校之后的第一批大學生,那個年代可真是絕對精英中的精英,全國高考里面選出來的頂尖種子。
畢業之后直接就從二秘做起,八十年代更是在羅馬尼亞做過四年的參贊和大使。
嗯,八十年代的羅馬尼亞那個地方出來的,可想而知對胡文海的影響力要比絕大多數人清醒多了。
new-mart商場剛剛打開蘇聯市場的階段,很大一批貨物都是走的羅馬尼亞路線。大量的中國貨從康斯坦察港上岸,然后源源不斷的供應了整個東歐的社會主義陣營。
這其中有多大的能量、多少資本和物資規模,羅馬尼亞的中國使館肯定是心知肚明。
到了九十年代蘇聯解體,中國對原蘇聯加盟國建立外交關系,一大批社會主義陣營的外交官得到了提升。田大使抓住這個機會,再加上一些內部運作,果斷的拿下了哈薩克斯坦大使的這個位置。
而作為力主開發哈薩克斯坦市場的重要唇舌,田大使未來在體制內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可以說很大一部分取決于胡文海的計劃能否順利推進。
胡文海對哈薩克斯坦到烏克蘭這條路垂涎已久,這在某個層面已經不是什么秘密。甚至他在烏克蘭有個克格勃小老婆,都成了某些高層嘴里的笑談。
打通從中國到烏克蘭、從烏克蘭到歐洲的通道,這里面蘊藏的利益實在是太大了。
實際上胡文海并不曾真正的說服過田大使,因為田大使早就已經自己把自己說服了。
哈薩克斯坦戰略關系的重要程度,是中國二十年后的國際生命線。
哈薩克斯坦與中國合作,從長遠來看合則兩利、分則兩害。然而擺在哈薩克斯坦面前的現實條件,卻并不允許他們選擇這條雙贏的路線。
阿比舍維奇可能要把哈薩克斯坦首都從阿拉木圖遷往阿克莫拉,正是基于對俄羅斯關系這一現實需求。剛剛獨立的哈薩克斯坦境內有著60%的人口是俄羅斯族裔,如果不能妥善解決這一群體的歸屬感問題,哈薩克斯坦地圖上要分裂出去的可比克里米亞要大的太多了。
遷都阿克莫拉,也就是后來的阿斯塔納城,正是阿比舍維奇對俄羅斯族裔人口做出的姿態。
和靠近中國地處南方的阿拉木圖不同,阿克莫拉地處哈薩克斯坦北部。不僅氣候寒冷、經濟落后,甚至就連都城需要提供的建筑物都不足夠。它唯一的好處,就是能夠脫離哈薩克族的影響力,向俄羅斯族裔表現出一視同仁的態度。
田培偉雖然對這段歷史毫不知情,但作為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哈國內部的情況肯定是掌握的。當胡文海提出安撫俄羅斯族裔這一點,那么遷都的政治成本似乎也不是無法接受了。
“如果阿比舍維奇打算遷都,那么他需要大量的資本、勞動力和物資供應。需要安撫哈族的失望情緒,需要提升俄羅斯族裔在哈國內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