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木圖最近政治風向的變換有些莫測。
不過這對于阿拉木圖鐵路設計院副總工程師的庫南巴耶夫來說,并不是什么太大的問題。倒不是說蘇聯集體之后他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落差,實際上正相反,他的生活并沒有變得更加糟糕。
至于原因其實也簡單,阿拉木圖鐵路設計院里的生活,早十年就已經跌落谷底了。
哈薩克斯坦的鐵路建設嚴重依賴蘇聯,當然,在蘇聯時代作為加盟共和國哈薩克斯坦也并不反對這種依賴。類似于中國,西部省份的鐵路建設肯定也是極度依賴中央財政支持,規劃和建設也一定是對接整個國家的需求,而本地省份當然不會反對這種體系上的依賴,甚至可以說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事情。
只是這樣一來,哈薩克斯坦的鐵路建設在七十年代以后,已經是幾乎陷入了停滯的境地。作為哈薩克斯坦的鐵路規劃與設計單位,阿拉木圖鐵路設計院的重要性自然是不斷下降。
到了八十年代,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哈薩克斯坦的鐵路系統更是連維護都吃力了起來。阿拉木圖鐵路設計院的生活,幾乎是乏善可陳。在過去蘇聯的體系下,地方服從中央這無話可說,哈薩克斯坦方面自然是只能服從蘇聯鐵路系統的規劃。
只如今哈薩克斯坦已經不再是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而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了。獨立國家的鐵路規劃,斷然是不可能與蘇聯規劃思路完全相同的。
庫南巴耶夫熟練的翻開阿拉木圖日報,這是他幾乎用了半生時間養成的習慣。
從1977年參加工作以來,阿拉木圖日報便是他每天了解這個世界的主要窗口。而在這座城市里,與他有相同習慣的至少還有十萬人。
阿拉木圖日報作為哈薩克斯坦國都的城市日報,一向充當著權力上層對社會風向的引導和試探職能。只是這種隱形的巨大權力,過去是牢牢的掌握在蘇共手中,而如今這種情況正在悄然的發生改變。
“哈薩克斯坦南部鐵路線改造工程?”
庫南巴耶夫敏銳的注意到了今天阿拉木圖日報上的這篇二版大篇幅文章,顯然是一個不同尋常的信號。
放在過去如果阿拉木圖日報上面出現這樣的文章,少不得報社主編就會接到一通來自莫斯科的電話,將他罵的狗血淋頭。
蘇聯的鐵路建設既定潛規則政策,就是堅決反對哈薩克斯坦南部鐵路線貫通的。
然而如今不論如何,阿拉木圖日報第二版上,是真真切切的將這樣一份文章放了上來。這里面所表達的含義,就不得不讓人去琢磨了。
對哈薩克斯坦南部鐵路線進行貫通,對哈薩克斯坦本身來說有沒有好處?這個問題并不需要多少專業知識就能回答,好處實在是太大了!
哈薩克斯坦北部是廣袤的哈薩克丘陵荒漠和半荒漠地形,而東南方的巴爾喀什湖與七河流域才是哈薩克斯坦人的傳統游牧區域。作為哈薩克斯坦經濟命脈的西南里海石油產區,與東南傳統牧區反而是沒有鐵路直接貫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