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談判,這可不是一個輕松的工作。
原本歷史上中國從“復關”到“入世”,努力了何止十年時間。直到2001年入世之后,國內很長一段時間甚至都對入世的利弊仍然爭吵不休,國內報紙上到處都是“狼來了”的聲音。
不過也有利好的消息,那就是國內高層對于復關也好、入世也好,從來都是積極面對的。
入世可能對既有產業造成嚴重沖擊,但再怎么困難,都一定要咬牙堅持加入進去,這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入世是個圈子,不進去,就無從談起自由貿易,大佬們隨時都能說不帶你玩就不帶你玩。
如果不能拉著大佬們在共同的框架下玩耍,以中國如今的體量根本沒有任何安全感。這不是二十年后中國成為最大貨物貿易國,離了中國的工業機器全世界都要產業鏈斷裂。1992年的中國還是個小透明,國際市場歧視你的產業地位一點負擔都沒有。
但入世同樣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為不管是關貿總協定還是世貿組織,都是一個西方國家搭建框架的舞臺。中國想要在別人的游戲規則下玩的好,不啻是一個削足適履的過程。
為了能夠通過談判完成入世——哦,如今中國已經是世貿組織的發起國之一,就不能用“入世”來形容這個過程,或者可以說是“創世”才對了。
開創世貿組織的談判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經過了多輪回合之后,中國終于迎來了關鍵性的帝都回合。把這一輪談判放在帝都,就是要著重解決中國創世面臨的問題。
胡文海是在繡城陪某個“小朋友”過完了六一才動身前往帝都的,而隨著帝都回合談判的啟動,國內對創世的討論也開始熱鬧了起來。
報紙、雜志,電視和廣播,各種媒體通道上,似乎對創世的報道和解讀隨處可見。
“入世會導致市場受到沖擊,這是目前輿論上最受矚目的觀點了。”
“這么說也沒錯,你要跟人家做生意,哪有不讓人家來你這里做生意的?”
圍著酒店花園里的石桌石凳,胡文海和兩個二十七八歲男女坐在一起,手里端著報紙正在讀的津津有味。
做生意就要守規矩,有川普的實力,當然可以不這么玩。中國現在是求著進入別人已經開發成熟的市場,是要走出去跟全世界競爭,還是在國內賺點舒服錢,誠然是在考驗人性和中國人的民族自信。
可惜這個年代,不得不說中國人確實還缺少一些自信。
胡文海將手上一份報紙扔下,抬眼正眺望到酒店服務員,引著一位看起來文質彬彬的年輕人向自己走了過來。
“定威來了,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