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牧亭給紀大學士講了他老家長生豬的故事,在袁枚的筆下,還有個豬道人的故事,情節更加離奇,兩者之間是否有關系,感覺有點說不準。
明代中晚期的時候,常州華山寺里也養了一頭長生豬,不知道養了多久,豬毛都掉得差不多了。
這頭豬呢,能持齋,不食穢物,和八戒同學一樣,戒了蔥、蒜、韭、薤、興蕖五葷和飛禽、走獸、水族三厭;而且行動上也是活脫脫的出家人,聽到僧人們念經,也會叩首做頂禮狀,寺里的和尚都稱它為道人。
當時華山寺的住持是湛一和尚,是有名的高僧,被其他山寺聘為客座教授,經常外出講課,當然咯,也有達官貴人在辦各種佛式大會的時候請他壓陣。
這種情況下,華山寺的各種日常事務基本上都是他的徒弟在打理,湛一住持也主要是把把關掌掌舵。不過,對那頭聽到念經聲就會叩首頂禮的豬,湛一卻很上心,時不時還會去瞧瞧。這些都讓他的徒弟和其他的僧人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有一次,湛一接受了邀請,又準備外出講學。
臨行前,湛一又去看了一下豬道人。
這一看讓湛一有點心焦了,豬道人趴在豬圈里,動都不愿動幾下,差不多快老死了。
湛一盤算了一下自己這回出行講學的時間,估計等不到自己回到寺里面,豬道人恐怕就要死了。
于是,在看過豬道人之后,湛一將自己的徒弟喊了過來,告訴他們,我這一出門去,估計一時半會還不會回來。今天看了一下豬道人的樣子,估計它很快就要到佛祖那里報到去了。等它死了以后,你們到山下找來屠夫,把它的血放了,然后讓屠夫把肉分好,送給山下的百姓吃掉。
聽到師傅這樣說,幾個徒弟急忙連連稱是,但心里卻在想,師傅你一天都要到豬道人那里走幾圈,真按你說的,等它死了以后,把血放了把肉分了,結果還不得被你罵死啊。
見徒弟們答的真心,湛一也沒有想到他們的心思會有這樣的靈活,覺得自己既然交代好了,也就放心的出了門。
等湛一講學回來,問徒弟們豬道人死了沒有,有沒有按照他出門前交代的去做。
徒弟們很老實,就和湛一和尚說了實話。老師啊,佛法戒殺生,豬道人死后,我們實在不忍心讓它死后還要被屠夫操弄一番,大家一起商議后就將它埋在了后山。
聽到徒弟們這么一說,湛一和尚也是一驚,讓徒弟們帶自己去他們埋葬豬道人的地方。等到了豬道人的埋葬地以后,湛一和尚拿著拐杖一邊墩地一邊痛哭,哎呀,豬道人,對不起啊對不起啊,都是我的錯,都是我的錯。
看著師父這么悲天蹌地痛哭流涕的樣子,徒弟們也是大驚失色,趕緊攙扶住湛一和尚,問是怎么回事。
湛一和尚回答說。豬道人的來歷其實不簡單,他的前世曾在某地擔任過縣官,因為做了虧心事,知道劫數難逃,幸得佛門點化,所以托生為豬,以求佛祖超度。
前幾天,我出門的時候一再交代你們,等它死后要請屠夫過來,把它的血放了,肉分了,送給山下的老百姓吃,以便化解它的這個劫數,哪知道你們不聽我的啊。
再說,雖然他前世做了虧心事,但是他自己又主動投生牲畜來贖罪,上一世未盡的福祿會依舊凝聚在他的身上,下一世他依舊會轉生為人,而且三十年后還會是一個清貴的官員,但是會無辜受到牽連被處以極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