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一種說法,就是人死之后,靈魂就要正式去陰曹地府報到。通往陰曹地府的這條路就叫黃泉路,人死之后,都是必須要走這條路的,任何人都不能例外。
但是,人初死之際,并不清楚這條路在哪里,更不清楚要怎么走。所以,就必須請道師先生為亡者打開黃泉路,并將其靈魂送到黃泉路口,然后,在陰差的引導和通關文牒的保護下,順利的前往地府。
道師先生為亡者所做的這堂法事,俗稱為開路。如果亡者沒有道師先生開路的話,就會成為浪蕩在陰陽兩界的孤魂野鬼,下場也是相當的凄涼。
這種傳說由來已久,但是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似乎沒有考證過。
紀大學士在他的《閱微草堂筆記》里,曾記錄過類似的事情,而且還是他的親身經歷。
紀大學士說,他在烏魯木齊任職的時候,當時有軍吏給他拿來幾十張文書,說事關緊急,捧著墨筆請他簽批。
當軍吏把文書放到案桌上以后,紀大學士頓時大怒。
這都是什么玩意兒啊,幾十張文書全部是證明文書,而且格式內容也都差不多,很像現代的介紹信。
寫的是“某地的某人,生于某年,某年某月某日某日在烏魯木齊某某地方亡故。現有親屬將搬運某人的骨灰回老家,希望沿途的士卒在驗證魂靈以后,不要找借口吃拿卡要,讓他們魂歸故里不方便,特此證明。”
文書通體黑色,連末尾處的用印也是個黑色公章。
當時紀大學士因漏言奪職,被乾隆貶戍烏魯木齊贖罪,心里也不是很高興,認為是軍吏在戲弄他,便當堂給軍吏教訓了一頓。
軍吏說,先生,這是慣例啊,凡是客死在外的人,其靈樞要回家鄉的話,都要請官府出具文書,不然的話,死者的靈魂是進不了關的。
至于,用印是黑色的,而且只能用墨筆簽批,是因為這個文書是通行于陰曹地府的,所以不能用朱筆和朱印。
聽了軍吏的解釋,紀大學士愈發不信了。這玩意兒肯定是鄉里小吏們變著法子撈錢,咋可能有這么奇怪的事情呢。非但不在這些文書上簽字,還讓軍吏把文書收回去,說是要稟明將軍去掉這個所謂的開具文書的規矩。
見紀大學士不聽自己的稟告,軍吏也沒奈何,便把文書收了回去,沒辦法啊,反正“官字兩個口”,左說有理,右說也是理。
過了十天過后,有軍吏向紀大學士報告,說是晚上聽見城西的墓地有鬼哭,而且仔細辨認的話,還聽得出那些鬼是在哭訴沒有回鄉的文書。
這還真讓紀大學士愈發堅信自己開始的判斷,純屬小吏們在想法子干擾自己,于是,紀大學士便把前來稟告的軍吏又教訓了一番。
哪知道又過了十天之后,上次被紀大學士呵斥的軍吏又來了,報告說鬼哭聲離城越來越近了,再次請求紀大學士將文書簽發了。
紀大學士依舊不聽,老子不過是在這里贖罪,而且是皇命,過不了多久皇帝就會招呼我重新回京城,你們幾個小吏這么折騰干嘛,當著把豆包不當干糧啊。然后又把前來稟告的軍吏狠狠地訓了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