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歷年間,李佐公從京城調任盧州。
上任之后,李佐公對往日盧州府衙里的吏員進行了績效考核,留下了一部分,新錄用了一部分,把自己從京城帶來的隨員也安排了一部分,府衙的運轉比以往也有了一些改觀。
在李佐公留下繼續使用的吏員中,有個叫王庾的小吏,是本地人,為人比較實在但又不乏機變,在李佐公組織的績效考核中很是顯眼,慢慢地就進入了李佐公的法眼,甚得李佐公的喜歡。
這個故事,就是王庾告訴李佐公的,李佐公回到京城后,和朋友們閑聊的時候拿了出來,然后被記錄了下來。對于王庾來說,即便是個小吏,但也因為這個故事,在史書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李佐公是這樣說的,說是某天中午,王庾急匆匆地跑到自己這里,說老家捎來口信,需要他回家一趟。因為當時府衙里手頭上事比較多,王庾又是挑大梁的,自己便讓他把事情安排好后才離開。
王庾的老家,李佐公也知道,離盧州城稍微有點遠。等王庾向李佐公辭行的時候,和開始告假的時候,差不多都有了一兩個時辰。
如果是按現代的說法去看的話,實際上,等王庾辦好請假手續往回趕的時候,天色已到了下午。等王庾出了城,走了一二十里路以后,天開始黑了。
王庾盤算了一下,如果這個時候繼續沿著官道走,要走到離家最近的那個渡口的話,起碼還得有一兩個時辰。要是抄小路的話,會近上半個時辰。現在地方有熟,于是,王庾打定主意,趁著月色抄小路走。
那個時候晚上一個人走夜路,可不比現代人生活的地方處處有路燈,何況是山路,兩邊的樹木被風一吹,就會沙沙作響,說不怕的話,肯定是假的。
好歹慢歹從小路竄出來,看見前面的渡口,王庾雖說逮出了一身的冷汗,但也松了口氣。于是,繼續沿著官道往前走。
等轉上官道,興沖沖地走到渡口邊,王庾的眼睛一下子都直了,自己好久沒回家了,這次自己心急,竟忘記了這個渡口前些日子已經取消了。往老家走的話,還得沿著官道繼續往下走到下一處渡口過渡才可以。
于是,王庾怏怏地掉頭準備回轉走向下一個渡口。這時,前面有一個人騎著馬搖著旗幟飛奔過來,一邊大聲喊著閑人回避。
在府衙里工作這么長,加上又隨李佐公下過幾回基層,見到這種情形,王庾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便趕緊閃到路邊的一棵大樹后面,看著那個騎馬的差役飛奔過來。
不過,借著月色,看著那大喝回避的人,王庾覺得有些奇怪,李佐公和李佐公的下面官員,自己都認識,包括這些官員日常出行開路的兵士,也通常是呼兄喚弟的。
但今天這個在前面吆喝著開路的兄弟,確實面生的狠。再說,自己辭別李佐公的時候,也沒聽大人們說今天有貴人來州府啊。
正當王庾奇怪著的時候,跟著這開路的響騎,一支隊伍來出現在王庾的視野里。
這下王庾看的很清楚,光隊伍前頭舉著旗幟和牌子的規模,就和李佐公出行的時候不相伯仲。前呼后擁的隊伍中,有一個穿著紫袍的貴人坐在轎子上,慢慢地走到了渡口碧娜,看樣子也是準備在這個渡口過河。
這個隊伍從王庾面前過去后,一輛四匹馬拉著的車子慢慢地出現在王庾眼里,不多時,就到了王庾的面前,車廂被遮的嚴嚴實實的,不知道拉得是什么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