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某個人在和大家一起閑聊鬼故事的時候,說活人在吊唁死者的時候,死者聽著悼詞的時候聽著聽著會突然詐尸,然后與吊唁的人赤身搏斗,最后讓吊唁的人也一并死去,聽到這種說法的人估計首先的態度就是嗤之以鼻。
原因也很簡單,一來詐尸的說法一直是出現在傳說之中,誰也沒有親眼見過,二來這死人博活人的故事更是天下奇聞,除非是像演義里講的那樣,周瑜為了賺諸葛亮,現在自己假死的時候拿下諸葛亮,結果在諸葛亮撫棺痛哭的時候發現了周瑜留在棺材上的氣孔,讓諸葛亮用蠟堵住了氣孔,反而白白丟失了自家的性命。
但在古人的志怪筆記里,卻實實在在的記錄了一則死人斗活人的事,就不知道倒底是真實的事件,還是古人在聽到一些傳聞后發揮的腦洞了。
這個故事出自李亢的《獨異志》。故事的主角也有名有姓,是當時河南府的少尹李則。
如果李亢所記載的李則和其他唐人講的郭元振或哥舒翰的故事有相似點的話,能夠與時人掛的上鉤的,那就應該是韓愈先生后來應李家人邀請,寫的那篇《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銘》中的李則。
韓愈先生文章里提到的李則,是涼武昭王李暠的十三世孫,彭水縣尉李令一之子。歷任過左武衛兵曹、太子通事舍人、大理司直。
在韓愈先生的《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銘》里,講過一個李則在河南府擔任少尹時治民的故事。
韓愈先生說,李則性格很剛正,在河南府雖然擔任的是少尹,在他的上面還有大尹,頂多也只是個二把手,但李則的作風卻并不是個二把手。
當時,在河南府,有姓呂的世家子,叫呂炅。這個人好道術,成天想著學符咒修仙這一套,雖然結了婚生了子,但是完全又不是個火居的道士,如果要用現代的話說,那就是有點二。常理上來說,如果一個男人上有高堂,下有妻子,首先扛起的應該是家庭的責任吧。但呂炅選擇了卻是拋妻別子。
于是乎,某天,呂炅突然換上道士的衣冠,有板有眼的拜別自己的母親,自己要去王屋山學仙去了。全然不顧身后老母親和妻子兒女的哀求和痛哭,知道這件事的人都是為之側目。
按道理說,修仙就修仙吧。但這呂炅呢,在山里又耐不住清苦,在王屋山住了幾個月以后,又從山上下來了,到處宣揚自己得到了神仙的旨意,而且還吸納了一批信徒,到處招搖過市。
如果我們把歷史稍微認真拜讀一下,我們就會發現,自從漢末張氏兄弟喊出“蒼天已死”的口號之后,統治者們對宗教一直是防范得比較緊的,而且,越是亂世,道家有很多子弟都行走在人世間,有的還親自參與了起義或者動亂。
而且,道家的子弟除了走基層路線以外,也融入到了上層社會,與釋家子弟相比,道家子弟升為國師的人還是比較多的。
不知道當時這個呂炅是不是也有了某些想法。從王屋山下來以后,他興沖沖地帶著幾個弟子去了府衙請見少尹李則。
哪知道到了府衙以后,事情卻并不如呂炅想象的那么美好。李則直接將他晾在了府外候著,然后讓衙役剝下了他的衣服,并且押著只穿著內衣的呂炅回了老家贍養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