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里面有一句很微妙的話:“惟稍識五雷法,召呼風霆,間禱雨有小驗而已”。這句話講的是道教史上鼎鼎大名的一位人物,神霄派的開山祖師林靈素。
據說,林靈素早年間并不是道家的弟子,因為家庭窮困,他常常往來淮泗之間聆聽佛法,實則是到僧寺里混口飯吃。不知道是他刁鉆古怪還是僧寺看不起窮人什么的,在丐食僧寺的時候常常讓僧寺苦之。
眼見在僧寺那邊接連受氣,實在是混不下去了,莫奈何的林靈素只好到道觀那里尋求幫助,成了道家的弟子。
宣和元年正月初八,徽宗皇帝下詔:“佛改號大覺金仙,其余為仙人、大士。僧為德士,改易服飾,稱姓氏。寺為宮,院為觀。”五月初二,下詔德士都允許進入道學,依道士法。
如果當時的寺僧知道這一切都源于自己當初苦之的那個人,起碼腸子都要悔青了。
“僧為德士,改易服飾……進入道學,依道士法”,這個基本上就是從根子上要滅了白馬寺以來的釋家傳承。
從某種角度上說,這也是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的典型案例。
話說林靈素改行之后,四處云游,訪仙問道,立志修仙。從溫州走到四川以后,遇到了真人趙升,得到了趙升真人的真傳,能役使五雷神之術。
而這趙升真人也不是一般人,他是張道陵的弟子,曾隨張道陵同日飛升。據說,林靈素在得到趙升真人遺留給他的《神宵天壇玉書》以后,察見鬼神,誦咒書符,策役雷電,追攝邪魔,與人治病,解疾苦,往往立竿見影,驅瘟鎮邪,沒有不靈驗的。
而且,就在林靈素學成還鄉路過長沙的途中,這位教授林靈素的真人又現身到林靈素的面前,告訴林靈素“予乃漢天師弟子趙升也。向者所授五雷玉書,謹而行之,不可輕泄,即日為神霄教主雷霆大判官。東華帝君有難,力當救之。”
于是,林靈素就改道北向,徑直去了京師。
當時,徽宗皇帝手下也有一大幫神通廣大的“仙人”,比如擅長搞預言的王老志,能用符水治病的劉混康等等,但是“政和末,王老志、王仔者既衰,徽宗訪方士于左道錄徐知常,以靈素對”。
在得以面見徽宗皇帝以后,林靈素叩首便拜“上帝之長子”“長生大帝君”,這下可恰好擾中了趙佶的癢處,因為趙佶的心思本來就是全心全意當“神仙”,這個皇帝位只是他的副業。
于是,趙佶龍顏大悅,獨喜其事,賜號通真達靈先生,賞賚無算。后來,林靈素更是加號元妙先生、金門羽客。
而且,趙佶還親自當上了神霄派的教主,宋境內到處營建神霄宮,就連登州知州宗澤,也曾因建造神霄宮不虔誠獲罪,被除名編管。
在林靈素居住京師期間,某年夏天,京師遇上高溫天氣,連續一個多月沒有下雨,熱得實在是讓人受不了。
哪怕皇宮里有著調溫的冰室,但趙佶也覺得難受。這時候,他就招來了林靈素。天氣這么熱,這么長時間不下雨,仙師看看,有什么法子沒有啊。
當然,雖說皇帝位子只是自己的副業,趙佶在問林靈素的時候估計也還會說是擔心治下的百姓生活,讓林大師施法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