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時,在代郡的邊界處有一座官驛,除了擔負朝廷的公務傳遞和官員住宿吃飯以外,因為地處要道,來往的行商也比較多,雖說不能像官差那么享受免費的食宿,但好歹人家也是國有企業,很多行商路過的時候都選擇在這里打尖。
負責這處的官驛的驛丞看到這種情況,就和驛卒們商量,在驛站里辟了一塊地方,專門對外營業,搞起了公私兼營。
雖然這辟開對外營業的地方廊場食宿條件都趕不上公務接待的地方,可是架不住過路的人多啊,驛站里收取的費用又不是很高,驛卒們的服務態度又好,過路的人十有八九都選擇在這里落腳,吃個飯,住個宿什么的。
再說人人都愛面子嘛,腰桿上別上幾兩銀子后走路都呼呼帶風。盡管住的是官驛的二院,可進進出出都是一個院門,走出去也挺有面子,即便自己是個平頭百姓,但也沾了朝廷的貴氣,好歹也是住過官驛的人,說話做事也平添了幾分貴氣。
對外營業部開業沒多久,這處官驛的驛丞和驛卒們就賺得個盆缽滿溢。至于朝廷發給的那些俸祿,和自主經營得來的效益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驛丞和驛卒們的心思也就愈發放在了對外營業上。
可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正當驛站的對私業務開展的正紅火名頭正響亮的時候,不知從哪里傳出了一個消息:官驛二院的一號房里鬧鬼。
而且,說的人還有模有樣,說是只要到了晚上二更以后,一號房屋里就會平白無故地出現一只拿著橫笛的手,手指頭在笛子的笛孔上按來按去,然后就有笛聲傳出來。等你看見它后,還會發出咯咯的笑聲,然后又消失不見了。
試想一下,大半夜的,你還沒熄燈,冷不丁一只手伸到你面前,縱然不昏死過去,起碼也嚇的夠嗆。
幸運的是,一號房鬧鬼是鬧鬼,但在房里住的人頂多都是青著臉奪門而出,倒還沒有客商因為鬧鬼丟失性命。
一開始,驛丞和驛卒們還以為在造謠,因為在代郡界外的一處官驛,在看到這邊驛站搞公私兼營后也琢磨起了公私兼營的路子。但后來,驛丞和驛卒們自己麻起膽子在一號房里試了一下,雖說心里有了準備,但還是被那憑空出現的拿著笛子的手嚇得不輕。
不過,在驛丞和驛卒們試過以后,也總結出來了,這東西也就只在一號房里嚇人,并沒有影響其他房間的生意。但即便是這樣,也讓驛丞和驛卒們心里惱怒不已。
一號房向來收費貴一些,而且早就被他們打造成了品牌,在二院打尖的行商,都常常為能高價拿到一號房為榮,現在這么一來,不是斷了他們的財路嗎。
俗話說,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瞧著煮熟的鴨子飛了,驛丞和驛卒們也不是沒有想辦法,私下里也請過術士,然而并沒有什么卵用。
術士來了,那怪物銷聲匿跡了,等術士走了,它又出現了。
這么來來回回折騰幾回以后,驛丞和驛卒們也就放棄了。因為即便是把門牌號換了,那怪物也就只在掛著一號的房子里出現。再說,又沒有鬧出過什么人命官司。
于是,這處官驛的二院就出現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即使是房間爆滿逼得驛卒們給客人在院子里搭臨時通鋪,一號房的屋子卻始終空在那里。而且,那怪物也有情趣,人少的時候它在一號屋里自娛自樂,人多的時候它還有幾分賣弄的心思,把笛聲弄得更加婉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