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二十九年冬天,江南撫州一帶,連續幾天大雪,距離撫州城最遠的宜黃縣百姓受災最重,眼見宜黃城里物資儲備不足,知縣李元佐6帶著都頭急速趕往撫州城向府尊匯報,希望能得到上面的幫助。
在李元佐離開宜黃不久,撫州大盜謝軍九,糾集了數百名亡命之徒,趁夜襲擊了宜黃縣城。
多日賑災,宜黃縣負責維持秩序的官差早已疲憊不堪,再加上,城里又有謝軍九暗中布下的內應,被謝軍九一伙攻了個措手不及;很快,就被這些盜賊攻進了縣城。
攻破縣城之后,盜匪們在城中破門入戶大肆搶劫,整個縣城陷于一片混亂之中,到處都是火光和哭聲及救命聲。
好在謝軍九一伙在城中搶掠一番之后,未在縣城盤桓,眾多賊人扛著大包小包,連夜退出了縣城。
天亮之后,衙門里的官吏們在收拾殘局的時候,他們驚愕地發現,縣衙的李縣尉一家在這次暴亂中舉家被害了。原本想試著壓住消息的官吏們頓時慌了手腳,趕緊把賊人攻破縣城和李縣尉被害的消息快馬送到了撫州郡城。
得到消息的李元佐頓時心驚肉跳,再三確定縣城被賊人攻破且李縣尉一家遇害之后,一路小跑跑進撫州衙門,哭喪著臉向府尊稟告這一噩耗。
聽到李元佐的稟告,府尊先是不信,繼而大怒。頭天李元佐還向自己匯報說已經把難民安置的好好的,這才沒過多久,居然說縣城被賊人攻破了,連帶坐鎮的縣尉也遇害了。虧得自己還思忖著怎么調配物資,讓宜黃縣緩口氣。這李元佐是怎么治民的。
正當府尊怒不可遏的時候,宜黃縣又送來了更為詳細的消息。謝軍九一伙在城里搶劫了一番之后就退出了城,并沒有舉起反旗替天行道的意思。
城里被賊人破壞的情況也統計出來了。雖說夜里老百姓遭了難,房子也被賊人燒掉了不少,但得益于雪災的時候,宜黃城的官吏行動的早,現在大伙兒正按照縣衙的統一安排,逐一清理被賊人破損的房屋,救治受傷的民眾,對官府的抱怨聲并不大。
聽到這里,府尊才松了一口氣,對李元佐的態度也稍微緩和了一些。
但是,這些賊人雖然退去了,可是他們終究是攻打了縣城,而且還殺害了一名朝廷命官,這和舉旗造反并沒有太大的差別。自己到撫州這么久,算得上政通人和,正在謀略回京的事,現在謝軍九一伙鬧這么一出,不禁一陣陣頭大。
于是,府尊就問,“元佐,這事,你怎么看呢?”
久在樊籠,李元佐哪不明白自己頂頭上司的意思呢?雖說自己在這事發生之前就到了撫州,可自己終究是宜黃的知縣,不表明態度的話,先別說這事瞞不瞞得住,萬一被人把事情捅到官家那里,自己頭上的野雞毛被拿掉了都是輕的。
再說,縣城被破,自己和府尊現在已經是一條線上的螞蚱。想到這,李元佐頓時抱拳朝臨安方向拱了拱,然后正色道,“府尊,當今圣上非常英明,這伙賊人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只怕官家追問下來,你我……”
李元佐的話還沒有說完,府尊便打斷了他,“說得好,元佐,我也正有此意。”
于是,追剿謝軍九一伙的決定就在府尊和李元佐的對話中定了下來。兩人商議著推出了一支州縣聯軍,領頭的是撫州城里的都頭劉超,副手則是陪李元佐來撫州時宜黃都頭王宣。
在府尊和李元佐的千叮囑萬叮嚀之后,州縣聯軍浩浩蕩蕩地向宜黃一帶開拔。同時,大軍開拔的消息也由府尊和李元佐共同署名送往了樞密院。
州縣聯軍匯合以后,借助眼線傳來的消息,謝軍九一伙正往黃山一帶撤退。在王宣的緊催下,劉超領著官兵在黃山腳下綴上了這些盜匪。
可等看到賊人的隊伍時,帶隊的劉超卻慫包了成了軟腳蝦,面對王宣和宜黃縣官兵的請戰,劉超是振振有詞,“我們的人手比賊人少的多,賊人現在士氣正亢,勢大不可力敵只可智取。”
王宣勸言道,“都頭,我們是官,他們是賊,賊見官,天生就怕上三分,現在我們趕上來了,他們哪有什么士氣可言?還請都頭下令。”
對王宣的勸言,劉超是惱怒不已,“直娘賊,膽子不小啊,你還教起我做事來了。”隨即便讓人將王宣趕出了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