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劉知縣的舉動,學生愣了一下,咳嗽了一聲,忍不住正色道,“老師啊,豬狗之類不可食用人類所食之物,這是從古至今都非常讓人嘲諷的事。何況,這饅頭,又是平時都很難吃到的珍饈之物。”
這話一出來,猶如一顆石頭投入平靜的湖面,場面立馬就變得有些尷尬起來,搞得劉知縣手里的饅頭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
學生說的也對,這饅頭確實是平時都很難吃到的珍饈。而且,劉知縣拿著的饅頭可不是后世大家嘴里說的那種饅頭。
武二哥十字坡初見孫二娘的時候,兩人就有過一段很精彩的關于饅頭的對話——
那時,孫二娘熱情洋溢地招呼道:“客官,俺家有好大饅頭喲!”武二哥聽聞,豪爽回應道:“那就給俺拿二三十個來當作點心嘗嘗吧!”待孫二娘從灶臺上取下滿滿一籠熱氣騰騰的饅頭,輕輕放置于桌上后,武二哥隨手拿起一個,用力一拍,隨即定睛一看,不禁失聲驚叫:“店家,你這饅頭莫非竟是人肉所制?亦或是狗肉做成?”面對武二哥如此質問,孫二娘趕忙解釋道:“客官切莫開玩笑啦!如今乃是太平盛世,朗朗乾坤之下,怎會有那用人肉制成的饅頭和帶有狗肉味道的食物呢?咱們家祖傳的饅頭,向來都是用黃牛之肉精心制作而成的呀!”
有興趣的可以去翻翻《水滸傳》的原文,這事寫在第二十七回里。
然后,在《蘇東坡全集》還講過一個故事:“庭松偃仰如醉,夏雨凄涼似秋。有客高吟擁鼻,無人共吃饅頭。”
另外,《夢粱錄》里,提到的饅頭就更多了,什么糖肉饅頭、羊肉饅頭、太學饅頭、筍肉饅頭、魚肉饅頭、蟹肉饅頭、假肉饅頭、筍絲饅頭……
將這些事情相互聯系起來,再審視一下劉知縣手中緊握著的那個饅頭,便能夠輕易地理解為何當那位學生講出那些話語后,現場氣氛會瞬間變得如此尷尬。
至少,那學生,想必是很少吃過劉知縣弄來的饅頭,就是不知道是什么餡的。不過,不管是包著肉餡還是其他什么餡,沒點身家或者是機會,那可還真不一定能飽口福。
再說養狗,如果是獵犬,喂得食物或許可能會講究一些。但若是只普通用于看家護院的犬只,又或者僅僅只是被當作食材的菜犬,那頂多也就是些剩余飯菜罷了。后世的農村,養狗的,很少有聽說專門拿狗糧養狗吧。
而在這尷尬的場面里,劉知縣養的那條狗的表現就更怪異了。那狗聽到了學生的話以后,從地上站起來轉過頭對那學生狠狠地瞪了一眼,然后轉身走了。
至于后來,劉知縣和學生是怎么結束這場談話的,沒有人知道。大伙兒唯一知曉的是,這天,劉知縣養的狗離家出走了,而且,一走就是十多天,一直沒有回來,沒人知道這狗去了哪里。
大概是過了半個多月后,某天半夜,那條狗跑回來了。而且,還是直接跑到劉知縣給那學生安排的住處,停在房間的門口,小心的扒拉著門,準備鉆進學生的房里。
雖說大伙兒都不知道那天,劉知縣和學生是怎么結束談話的。但在學生的心里,因為自己的一句話,讓劉知縣有些尷尬,連帶著師尊的狗都離家出走了。自己又住在師尊安排的住處,這些天,那學生一直沒怎么睡好。
聽到門邊的響動,這學生就爬了起來,一看,頓時嚇了一跳——居然是劉知縣的那條狗想往屋里鉆。再回想著那天狗離開時惡狠狠的眼神,和自己曾聽說過的狗報復人的故事,不由地就有些緊張了。
現在,這狗半夜三更的刨門,肯定有問題。于是,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那學生把把衣服和枕頭給卷了起來,塞進被窩里,看起來就像是人睡在被窩里一樣。然后自己小心翼翼地爬上樓頂,躲在暗處觀察著下方的動靜。
沒過多久,那條狗便用爪子迅速地在門縫下方刨出了一個小小的洞口,然后敏捷地從洞中擠身進入屋內。
進屋以后,那狗沒做絲毫的停留,嗖地一下就跳上了床,對著那假人的脖頸直接咬去。僅僅過了一小會兒,原本完好無損的被子已被它撕扯得破爛不堪,而藏在其中的衣物和枕頭更是難逃厄運,同樣變得支離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