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當著吏員的面,三人就拿定了主意。由縣令、縣尉、主簿三人自掏腰包,讓人從臨近的郡縣調了一批羊子回來圈養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不僅如此,三人還讓小吏拿筆記了下來:這些買回來的羊,除非是遇到重大祭祀活動,或是來了尊貴客人,又或是官府有所需求之時,根據實際情況三人點頭以后才能宰羊,否則的話丟一只羊,當事的人就要自掏腰包賠兩只羊。
這個規則提出來以后,縣衙的吏員們對三位大人都是豎起了大拇指,一心為公,不增加基層負擔。
但實際上,三人也有著自己的小心眼。這羊是三人湊錢弄回來的,宰殺的時候三個人通通氣,祭祀或者是待客之后,吃肉喝湯的時候誰也不會落下。
從第一批羊弄回來,三人是這樣做的。久而久之,這種不成文的默契竟逐漸演變成了專屬于他們三人之間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過了一兩年之后,某天下班后,主簿還沒有走到家門口,就遠遠地聽見妻子在屋里歡笑的說話聲。等進了門,原來是自己的小姨子千里迢迢的過來了,專程探望她的姐姐。
“他鄉遇故知”本就被古人列為人生四大喜之一,何況是親姐妹呢?看到妻子和小姨子時不時地又哭又笑,也挺感動的。血濃于水嘛!
于是,在和妻子及小姨子打過招呼之后,主簿就讓人準備晚宴,計劃鬧鬧熱熱地招待一下小姨子,也讓妻子高興高興。畢竟,妻子跟著自己來到這個窮縣,雖說是官夫人,但平日里的生活還是比不上在丈人家的時候。
再說,妻子跟著自己到這里以后,素來知書達理,和縣令縣尉他們的后院處理的相得益彰,從來沒給自己拖過后腿。
現在,小姨子來了,可不能失了妻子的顏面。
哪知道,等主簿把自己竭力的菜單報給妻子之后,妻子卻有些不樂意了。
主簿趕緊解釋,“不知道妹妹要來,縣里窮,一時間,找不到更好的?”
“前幾次你不是給我還帶過羊肉嗎,找不到更好的飯菜,莫非連點羊肉也沒有?”聽著主簿的解釋,但妻子還是忍不住嘟囔了幾句。
男人嘛?都還是很好面子的。何況妻子這話還是當著小姨子的面說的。雖然明知道要是宰了一只羊來招呼自己的小姨子,有點不符合當初自己和縣令縣尉約下的規矩。
但要是自己現在跑過去跟縣令縣尉說,老兄,我想宰一只羊招待小姨子,主簿又覺得自己臉上有些掛不住。
于是,主簿咬咬牙,心一橫,就讓仆役從羊圈里拖了一只羊出來,殺了做菜,招待小姨子。縣令、縣尉那里,也沒去知會一聲。
整整一只羊,紅燒的,清蒸的,白切的,等等是應有盡有。主簿還親自操刀,弄了一道碳烤羊腿。
等羊腿端上桌的時候,表面金黃、外焦里嫩、香氣撲鼻的羊腿把小姨子感動的眼睛忽閃忽閃的,直說“姐夫你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