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時,國際大都市長安城有著一種獨特的習俗。每年元旦過后,城里的居民都會自發的按照某種順序輪流設宴,熱情款待街坊鄰居和親朋好友。
而且,這樣的聚會,還有一個專門的稱呼——“傳座”。
當然,考慮到安全生產的隱患,這樣的聚會大多是街坊為單位來組織的。參加聚會的人員也多是鄰近的街坊,親戚朋友則是少量的代表。
畢竟不比鄉下,在商業氣氛極濃的長安城,做不到一村一寨以宗族形式的團居。再說,遠親不如近鄰,同一個街坊,大伙兒抬頭不見低頭見,聚聚會,拉近下關系,總是有好處的。
這一年,東市里,輪到制筆工匠趙士家充當東家,負責操辦這次的聚會。
趙士做事向來細致周到,早在數日之前,便精心準備好精美的請帖,親自送到各位街坊手中,鄭重其事地與大家約定好時日。
說來也巧,就在趙士廣發英雄帖的前幾日,從城外搬來了一戶人家,就住在趙士他們那個坊里。
等到趙士登門送請帖的時候,這戶人家心里很是激動,萬萬沒想到自己才住上幾天,就有街坊請吃飯,再說往日里也沒參加過這樣的活動,對聚會充滿了好奇。
于是,到了約定的那天,這位新鄰居早早地就登了門。
聽到家里人說大清早就有客人登門,正在家里忙活準備的趙士很是意外。往日里,大伙兒都是快到飯點時才過來,今天是哪位客人呢,來這么早?
等趙士到了自己門口,看著站在外面的新鄰居。趙士先是微微一愣,隨即便滿臉堆笑地將其迎進屋內。
走進院子,看著趙家人忙忙碌碌地還在布置準備,這位新鄰居也醒悟過來自己來早了些,連忙向趙士說著抱歉,準備離開等下再上門。
但來的都是客,總不能因為自己還沒準備好就讓客人先行回避一下再來的道理。趙士挽著新鄰居的手,邀著他進了書房,又著人上了茶。
一開始,在書房里,主客之間還有些拘謹。但是很快便打開了話匣子。兩人從長安城近日發生的奇聞異事,到坊間流傳的趣談傳說,無所不聊。
興致勃勃之間,不知不覺便多飲了好幾杯清香撲鼻的茶水。又閑坐了片刻之后,那位客人突然感到腹中一陣翻騰,想必是方才茶水喝得多了,此刻只覺內急難耐。
于是,他略帶歉意地向趙士拱了拱手,輕聲說道:“實在不好意思,在下需要去方便一下,還望趙兄見諒。”
趙士連忙喚來一名仆役,讓他帶領客人朝著茅房走去。
或許因為這里是長安城,寸土寸金。趙家的茅房外面,緊挨著的是一間寬敞的雜物間。里面堆滿了各式各樣的物品,有臼碓這樣常見的器具,還有一些其他雜七雜八、叫不上名字的東西。要想抵達茅房,就必須先穿過這個雜物間才行。
按照仆役的指點,那位早早到來的客人急匆匆地穿過雜物間,走進茅房解決自己身體所承受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