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往年間,在福州城,有一家名為“吉祥”的屠宰店。店主是一對夫妻,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可謂是相當出彩!
不過,他們家的出彩,卻與屠宰這項營生并無太多直接關聯。
先說這當家的男子吧,其身材高大威猛、魁梧壯實,滿臉橫肉堆積,恰似一尊怒目金剛。遠遠瞧去,便令人心生懼意,只覺此人乃是個兇神惡煞之輩,輕易不敢靠近半分。而他的妻子呢,個頭亦是不矮,做起活兒來更是雷厲風行、風風火火。
若是當家男人外出未歸,家中那些諸如豬、羊等各類肉食,這位女子亦能獨自一人處理得妥妥當當,其技藝嫻熟程度絲毫不遜于自家丈夫。
可令人倍感詫異的是,如此看似粗獷豪放的夫妻倆,所育之子竟全然不同。這孩子身形瘦弱,顯得文文弱弱,仿若弱柳扶風一般。其面容更是清秀俊美,眉眼如畫,恰似那畫中的仙人兒下凡。
不僅如此,就連性情也是溫文爾雅、斯斯文文,舉手投足之間皆透著一股書卷氣,仿佛一陣微風拂過便能將他輕輕吹倒在地。
熟悉的街坊鄰居們偶爾碰面時,總愛拿夫妻倆開玩笑:“你們瞧瞧,這孩子怎么看都不像是親生的呀!一點兒都沒遺傳到你們倆的優良基因呢!”
聽到這話,夫妻倆往往只是無奈地笑笑,可心里頭難免還是有點兒不是滋味兒。
街坊們說得倒也不假,這孩子的性子溫溫和和、斯斯文文的,再看看那副瘦高的身板兒,仿佛風一吹就能倒似的。這樣的模樣,想要在屠宰行里闖出一番天地,確實讓人覺得希望渺茫啊。
其實,夫妻倆一直都對孩子疼愛有加,從來沒有在吃穿用度上虧待過他。
小時候,這孩子的身子骨還算結實,可不知怎的,隨著年齡漸長,竟然越長越瘦弱,活脫脫就是一根細長的豆芽菜。
每次看到孩子那單薄的身影,夫妻倆心中都會涌起一股憂慮:這孩子到底能不能吃得下屠宰行這份辛苦活兒的苦呢?
而眼瞅著周圍人家同年齡段的孩子,一個個都已經能夠熟練地幫家里打下手,甚至獨自宰殺處理一頭牲畜都不在話下。
可自己家的這個小子呢,整天就只知道在市井街頭跟一幫年紀相仿的少年們瞎胡鬧。
有好幾次,夫妻倆想叫他回來練練手,多嘮叨了幾句,這孩子便腳底抹油一般溜得無影無蹤了。
俗話說得好:“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對于這對夫妻而言,他們家祖傳的屠宰手藝可是養家糊口的根本吶!這門手藝代代相傳,到了他們這兒自然也是要繼續傳承下去的。不然,還能依靠什么來維持生計呢?總不能說改行就改行,去做些別的完全陌生的營生吧?
回想當年,兒子尚年幼之時,對家中的屠宰之事不曾插手幫忙,倒也情有可原,畢竟那時年紀太小,懵懂無知嘛。
然而如今,兒子已然十五六歲,長成一個大小伙子了。按常理來說,這個年紀應當開始學著父母的樣子,掌握屠宰的技藝,或者至少出去當個學徒,學點其他有用的技能也好啊。
可偏偏這孩子,既不愿意跟隨父母學習屠宰的本事,又不肯出去當學徒學新東西。如此一來,夫妻倆整日里憂心忡忡,焦慮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