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人的畫界里,一直有著一個神奇的傳說。據說那些登峰造極的宗師,都具備常人所不及的本事——點睛。
一旦這種技能被他們施展出來,他們筆下的那些東西,就會變成活生生的存在,然后沖破畫紙的束縛,破壁而出踏空而去。
這些神奇的故事里,首當其沖的莫過于僧繇大師的點睛之舉,有龍凌空,然后也有龍依舊停杵在墻壁上,留給世人瞻仰。
除此之外,則與大唐畫師韓干有關。這位醉心于馬的大師,盛名于陰陽兩界。
從王維資助韓干學畫開始,沒幾年光陰,寓居長安的韓干已經頗有聲名。上至皇宮貴族,下到黎民黔首,都知道長安城里有韓干這號人物。
因為他不光是會畫馬,而且還很愛馬,只要有新的馬匹進入長安,韓大師都會在很短的時間里尋到馬的主人,請求能讓他仔細把馬觀摩一番。
為了了解馬的習性,或者是說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韓大師在觀摩馬匹的時候,還會住在馬廄里,詳細地記下馬的一舉一動。
然后在畫紙上,把自己對馬的理解展示的一覽無遺。因此,韓大師筆下的駿馬圖,不管是宣之于眾的,還是藏在家里的草圖,都成了人們追之若騖的對象。
就連玄宗皇帝,在聽聞韓干之后,特的把他召進宮內,封為“供奉”。若非韓干,后人恐怕很難想象玄宗皇帝的“照夜白”到底長得是什么樣子。
話說建中初年,在長安城的東市里,有一家獸醫醫館,是東市人公認的行家和權威。韓干也是這家醫館的常客。
不過,與別人不同的是,韓干到這家獸醫醫館打轉,只是為了觀察那些被郎中診治的馬匹診治時的反應。
某天早上,醫館剛開門沒多久。一位神色匆忙的客人就牽著一匹馬進來了。他信手把韁繩挽在院子里的柱子上,然后就撞入大廳拉住了坐館的郎中。
“先生,請你務必先幫我看一看。我這匹馬不知怎么了,它的前蹄好像出了一點問題。要是您能看好它的話,我愿意拿二十貫作為診金。”
作為國際大都市的長安城,向來米貴居大不易。這大清早的,就有人跑過來說要是能把他的馬看好的話,愿意拿出二十貫作為酬謝。雖然還沒有看到他的馬到底出了什么毛病,但就光來客這衣著,想來也是不富即貴。
再說了,哪怕是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拿不到這酬金,可結個善緣也是好事啊。于是,坐館郎中就隨著來客出了大廳。
剛邁出門,坐館郎中的目光就被來客說的那匹馬給吸引住了。自己在這一行干了這么久,見過的馬莫說千千萬萬,但千百八十還是有的。但那些馬和這位客人牽過來的馬比起來,似乎都一文不值了。
那馬的毛色亮如錦緞璀璨奪目,仿佛能夠反射周圍一切事物的影子,骨骼線條更是流暢至極,每一處轉折與銜接都是那么自然和諧。
“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這話套用在這匹馬身上,也不為過。
看著這匹馬站在那里,坐館郎中哪里按捺得住,撇開來客繞著那馬來回走了好幾圈。
“郎君,不知您這馬是從何處覓得的啊?即便是當今圣上的‘照夜白’,或者那些舞馬,沒有一匹能比的上啊?”
因為來客在診堂里說話的聲音又大,而且給出的診金又高。這時候,醫館里其他的郎中也圍到了院子里。
一個眉發須白的郎中也跟著坐館郎中開了口,“老夫行醫治馬已有二十余個年頭啦,可像這般毛色出眾且骨相絕佳的寶馬,卻是生平頭一回見到呢!”
不過,不管郎中們怎么說,來客就是不肯說自己的馬是從何處弄來的。反而一再強調,“眾位先生,如是治好了我的馬,我愿意拿出二十貫作為酬金。”
俗話說財帛動人心。雖然來客不肯說自己的馬是從哪里來的,但想來肯定也有他不便說出的忌諱。
郎中們也不再糾結了,把目光集中在了馬的身上。而且,還根據來客的說法,重點看了看馬的前蹄。
然而,經過一番細致的觀察之后,眾人皆未能瞧出這匹馬存在任何明顯的病癥或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