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家里人很是奇怪,游學游學,還沒游到東海郡咋就成了這樣子呢?可是,面對家里人的疑問或者是詰難,周式也只是默默地低頭不做聲。
反正就是你們說你們的,我堅持我自己的。哪怕是周父周母拿著棍棒教育,周式也依舊是在家里跑著躲避,說啥也不邁出家門一步。
這樣子的生活,一直持續了兩年多時間,直到某天周式家的鄰居去世。
按照下邳的風俗,這事兒得周式出門,代表家里吊唁。一開始,周式是繼續推脫,但是,等到周父把“孝”拿出來之后,周式沒轍了,只好應了下來。
提著家里準備好的物品,匆匆忙忙在鄰居家里轉了一圈之后,周式就急沖沖地返回。心道,就這么一會兒工夫,應該沒事吧。
可是,等周式剛從鄰居家出來,一眼就看見了兩年前讓他捎路的那個小吏站在門外。
看見周式以后,那個小吏是怒不可遏。“豎子,怎這般不曉事!早就和你說過,三年之內都不要從家里出來。你的耳朵長哪里去了?這般不用心!況且,這離三年也沒幾天了啊!”
“搭了你的順風車,這兩年里,上頭一直在追。我也是百般推脫,說是沒看見了。為這,已經挨了好幾次打。”
“現在好了。我也沒辦法了。”
聽到小吏的怒罵,周式頓時臉如白紙,作勢跪下準備向小吏求情。可那小吏似乎早有準備一般,居然扭頭便走,而且,立馬消失不見了。
不過,空中卻傳來了小吏的聲音。“念在捎路之恩的份上,今天你先回家吧。大后天中午,你再跟我走吧!”
看著周式汗涔涔地軟倒在地,鄰人們趕緊將周式扶了起來,問他怎么啦。周式掙扎著站穩了身子,擺了擺手,什么話也不說,踉踉蹌蹌地回到了家里。
回到家里之后,看著失魂落魄的周式,周母的心就有些慌了,趕緊問周式怎么了。
聽見母親的問話,周式是一下子就悲從心來,抱著母親的大腿,“娘啊,兒怕是不能侍候你老人家了。”
這話一出,把周母可是唬的個半死,聲淚俱下的抱住周式追問是怎么回事。
于是,周式就把自己去東海郡然后返回的事情,以及今天到鄰居家吊唁出來又碰見那個小吏的事說了一遍,聽得周母直指著周父的鼻子埋怨。
然后,周父卻并不相信周式的話,“盡扯這些鬼名堂,怎么可能呢?”
一家人,因為周式說的這事,是鬧得不可開交。雖然周父不信,但周母卻很在意,心驚肉跳的整日整夜守在周式身邊。
然而,就在周式從鄰居家吊唁回來的第三天中午,周式在家里,突然暴斃了。
人生最大的哀痛,莫過于早年喪父、中年喪夫、晚年喪子。周式的突然死亡,讓周父周母都后悔不迭。
等到這事兒傳出來之后,有人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也有人說,“那個背著書卷的小吏,可是千叮囑萬叮嚀了,周式這是自討沒趣”。
不過,也還有人說,“信則有之,不信則無”,要是周式一開始就不搭理那個小吏,說不定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只是,這些說話,都是事后諸葛罷了,真面自己面對這些事情的時候,能鎮定下來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