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毛紅臀小胡猻,翻斗爬竿踏車輪。頂盔揮旗羊做馬,妝扮美女笑煞人。”
市井里,這樣的場景,上了年紀的人或許都曾看過。現在,走街串巷耍這套的,似乎少了許多。偶爾碰上,圍在那里的,更多的也是孩童。叫好聲是會有,但能散出幾個銅板的,卻不多。
細細想來,這樣的場景,在國人的記憶里也很久遠,“朝三暮四”、“沐猴而冠”等等說法,都是從這些事里總結出來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傳下來的行當,向來講究一個傳承。不過,每個行當被尊為祖師的,卻不一定是最早的從業者。
譬如說耍猴人,尊崇的就是西蜀的楊于度。
但真要論起來,這楊于度訓猴的本事,并算不得出類拔萃,即使是他一次性能調教好數十只猢猻。哪怕這些被他調教的猢猻,也能有模有樣地學著人樣子。
然而,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時勢造英雄”。這楊于度調教猢猻的本事,傳到蜀主的耳朵里以后,閑著無事,蜀主就將他召到宮中,讓他發揮一下才藝。
應詔之后,楊于度在宮里玩了一把神操作。當著蜀主和百官的面,先是讓手下的猢猻穿衣戴帽,排成了整齊的隊伍,在朝堂上來了個一二一。
然后,指揮著猢猻騎上狗背,揮舞著鞭子變換隊形,來了一曲百官出行。把逗得蜀主是哈哈大笑;百官是臉色鐵青。
但這還不算完。看著朝堂上百官的臉色,楊于度又加了一場戲。
先是指揮著一只猢猻出來,扮成喝醉了的酒鬼,搖搖晃晃走上幾步之后醉倒在地上。
過了一會兒之后,便讓幾只猴子做著人的動作去攙扶醉倒在地的酒鬼。然而,不管那些猴子怎么努力,酒鬼就是賴在地上,怎么也起不了身。
眼見快有些冷場了,站在凳子上的楊于度突然喊了一句,“快走,快走,城管來了,小心挨板子!”
聽到楊于度的喊聲,先前去扶酒鬼的那幾只猴子一下子就散了。只剩下那個醉酒的,依舊躺在地上。
接著,幾只跑開了的猴子又賊眉鼠眼的探出頭,張皇著走上來,再度去攙扶酒鬼。
這時,楊于度又大聲喊到,“快走,快走,御史中丞來了,不要沖撞了。”
然而,聽到楊于度的喊聲,不光是倒在地上的酒鬼手都沒抬一下,就連攙扶他的那些猴子,也是左看看右瞧瞧,腳下的步子沒挪動一下。
蜀主瞟了一下在場的百官,個個臉上都是青一陣白一陣的,說不出的尷尬。
眼見又要冷場了,這時,楊于度小聲的來了句,“候侍中來了。”
話音剛落,還不等攙扶的猴子有反應,那倒在地上的酒鬼一骨碌就爬了起來,忙不迭地跑,一邊跑還一邊張望,生怕被什么看見了一樣。
看到這一幕,在場的人都笑了起來。當然,這里面,或許也有陪著蜀主干笑的,因為楊于度加的這場戲,意欲何為,明白的人都明白。
后來,胡惟庸為了避禍,在家里養了些猢猻端茶送水,還能琴棋書畫。幫著他訓猴的,估計是得了楊于度的傳承。
當然,這些算是題外話了。
早年間,吳越一帶的某座城池,換了城守。這個新來的城守是個講究人,雖說不上有潔癖,但也見不得臟亂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