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這個宋國輔,怕是對王爺您,頗有怨望之心啊!”
“是啊,王爺,這倆慫貨玩意,平時就是拈輕怕重,一肚子牢騷話,這一回挨了這頓抽,出去了對王爺準沒好話!”
“就是啊,王爺,這幫登州兵,可沒有當年咱們東江出來的老弟兄可靠,王爺可得防著點兒!”
石明雄、宋國輔二人剛出大帳,原本站在一邊袖手旁觀的其他幾個將領,就你一句我一句地在懷順王耿仲明的面前說起了他們的閑話。
“行了,別擱這娘們兒唧唧的了。你們心里在想什么,本王都清楚。但是不管你們想怎么干,都要等到此戰結束以后再著手!”
面對麾下親信部將的閑言碎語,懷順王耿仲明倒也還算清醒,知道他自己眼下的當務之急并不是趁機收拾掉那些口服心不服的刺頭將領,于是立刻出言喝止了議論。
“眼下軍中的重炮,又叫這些廢物給弄丟了一多半,你們還是替本王想想,丟了這么些重炮,本王該怎么向鄭王爺交待,還有接下來的這場仗,咱們應該怎么打吧!”
懷順王耿仲明的部將里面,現在大體上分作兩個派系。
一派是耿仲明到登來投奔孫元化之前的東江遼兵老弟兄,而另一派則是耿仲明為了響應孔有德在登州城發動兵變之后被歸并到他麾下的登來兵。
頭一派為數不多,當時也就幾百人而已。
但是,他們都是跟著耿仲明出生入死的老弟兄,最得耿仲明的信任。
現如今這些人在懷順王兵里面占據高位,懷順王兵馬里的幾個梅勒章京都是他們出任。
相反的是,出身登來的人馬數量雖多,但是很多人在登來兵變的時候,屬于稀里湖涂跟著鬧事打砸搶的外圍人馬,并不怎么受信任。
他們最后跟著渡海逃亡,乃至于歸降清虜偽帝黃臺吉,......
第880章傾軋(第1/6頁),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也基本上屬于隨波逐流,屬于走投無路下的選擇,起初是有點三心兩意的。
在原本歷史上,耿仲明他們這伙人,在撤離登州渡海往北逃亡的時候,并沒有直接逃向后金軍那一方,而是落腳在金州、復州等地海岸,并且派人向旅順口的黃龍投遞了降書。
當時他們的意思是,只要大明朝廷能夠赦免他們的罪過,他們愿意為大明駐守金、復等地,充當旅順口黃龍所部的前哨,幫著抵抗后金兵的侵襲。
當然了,他們這個所謂的認罪歸降、將功贖罪,被當時駐守旅順口的總兵黃龍給直接拒絕了,而且黃龍在得知他們的下落之后,還立刻就率軍追擊過去了。
至此,耿仲明這伙人才算是頭也不回地投降了當時的后金軍。
而耿仲明這伙人在當時,之所以會有這么一個舉棋不定的或者回頭是岸的騷操作,就是因為他的部眾里面人心不齊。
主要就是因為他部下出身登來的大批人馬,并不情愿跟著他剃發易服投降后金。
當然,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后來在孔耿二人帶著清虜兵馬攻陷旅順口的時候,耿仲明強令他們參加了對黃龍部旅順守軍及其家卷們的殘酷殺戮。
也是到了這個時候,他們才斷了回歸的念想,死了回歸的心,從此死心塌地當起了清虜隊伍里的二韃子仆從軍。
但是盡管如此,那些出身登來的人馬在懷順王兵里面仍然處在外圍,出身登來的將領在懷順王的麾下仍然進入不了核心層。
也就是說,干活的時候,苦活累活臟活都是他們干,到了論功行賞分好處的時候,他們這些人則統統靠邊站。
這么些年下來,雙方矛盾重重,積怨也越來越深。
在原本的歷史上,耿仲明在統兵南下進軍過程中非常詭異的“畏罪自殺”,就跟他部下的兩大派系互相攻訐構陷對方,互相揭發對方各......
第880章傾軋(第2/6頁),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