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金海鎮又已經將清川江下游附近的介川礦場拿到了手里,高品質鐵礦石的來源已經不是問題了。
而只要保證了高品質的焦炭與鐵礦石源源不斷的供應,鑄造出更多更好的大炮,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但是造船這一項卻不同,相當多必需的材料,都需要南下求購。
尤其是這一次楊振要求沈志祥、德威斯他們在金州船廠仿造的荷蘭夾板船,并不是那么容易仿造的,其中需要大量優質的銅料。
而荷蘭人的大型夾板船之所以使用壽命很長,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采取了銅皮包覆船體的技術。
將船體特別是船底或者吃水線以下的船體包覆銅皮,主要是為了防止海水侵蝕船底,為了避免礁石剮蹭損傷船底,從而增加船只的抗沉能力和使用壽命。
荷蘭人的大型遠洋夾板船,不管是武裝商船,或者是專門用作海上作戰的大型夾板戰船之所以能一度碾壓同時期的其他西方殖民列強,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率先采取了銅皮包覆船體的技術。
當然了,這個銅皮包覆船體的技術本身并不難,難的是它所需要的大量上好的紅銅或者紫銅的銅料,需要花費巨資。
荷蘭東印度公司財大氣粗,搞得起,楊振這邊可就沒有這樣的底氣了。
過去金州船廠打造一艘四百料戰船,在不用支付人工成本、木料成本的條件下,所需其他各樣物料,只需花費白銀兩千兩左右。
可是,如今金州船廠要仿造的瀛洲號那種大型荷蘭夾板船,如果要采取同樣的銅皮包覆船體的技術,哪怕只是包覆船底和船體吃水線下的所有接縫處,同樣去掉人工成本、木料成本不計,它所需的其他物料成本,也將十倍于一條四百料戰座船了。
對此,楊振還能怎么辦呢
只能想辦法搞錢了。
然而,宣大那邊的通虜奸商,他已經搶過一次了,而剃發易服的和寧國,他之前也已經去過了。
舉目環顧,剩下的其他地方,他找來找去,也只有瀛洲島對面的倭奴國,可以走一趟了。
想當初,對朝人,楊振當時其實是手下留情了的,看在它曾是大明屬國的份上,沒有真下狠手,但是結果卻白白便宜了黃臺吉及其所統率的清虜大軍。
現在和寧國君臣上下都已經剃發易服了,漢陽城以及京畿道都有了清虜的駐朝大臣與駐軍。
在這樣的情況下,楊振再去一趟的意義并不大,很可能得不到多少東西,反而會再次掀起與清虜的戰爭。
也因此,他的目標也就只能選擇倭奴國了,特別是被鼠疫大流行折磨得奄奄一息的九州諸藩。
倭奴國九州諸藩借著地理位置的優勢,在德川幕府的鎖國令下達之前百余年內,依靠海上貿易發家致富,積累大量黃金白銀等等貴金屬。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如今自己既然有機會將他們拿下,那就要下狠手,趁他病要他命,將它們一掃而空。
正好用它們,來為金海鎮接下來的戰事籌措糧餉,也為金海鎮全新水師戰船的建造,填補資金與銅料等等物資方面的缺口。,,